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8-12/26/001227.html

等待处理…

文明的窗口 流动的风景

——小记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变迁

点击量:57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987年,2条线路、10台公交车开启了我市公交事业的第一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全市有公交民营企业2家,线路达到36条,公交车484台,年客运量达到5000万人次,我市公交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12月19日,我市又上线89台纯电动公交车,目前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达233台,新能源公交车在全市公交车中占48%。

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见证。曾经简易破旧的公交车辆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空调大巴,曾经人工的公交服务变成了智能信息化的便民措施。改革开放40年来,公交车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公交车的迭代更新不仅演绎着公交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市民和游客的公共交通出行变得愈发的便捷、低碳、环保。今天记者就带读者来感受一下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变迁。

城市变大

1987年有了第一批国营公交车

家住光明街的老人石建军大爷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江堰市当时还叫灌县,县城面积很小,没有公交车一说,出门主要靠走路,家庭条件好点的,会置办一辆自行车。城里办事如不想走路,那就得坐三轮车,但是属于高档消费,一般人也坐不起。”

“从当时的塔子坝走路到建新路口,估计也要四五十分钟,观凤路走到北街也要半个多钟头,办个事、走个亲戚还是需要有个车才行。”由于经常活动于这些地方,石大爷记得特别清楚。说起我市的公交车,还要追溯到撤县建市之前,当时的城市从原来的灌口镇慢慢向外扩展,城市面积变大了,人们出行对交通工具有了新的需求。

1987年,灌县人民政府(1988年撤县建市)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成立灌县公共交通公司的报告的批复:“为建设文明旅游城市,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区群众交通不便的问题,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灌县公共交通公司。”公交公司购置了10台公交车,开通了2条线路,一条是1路车,从青城桥到达白沙石厂湾,另一条是2路车,从青城桥到青城纸厂(现壹街区)。

汪勇,城市公交运调科科长,他就是第一批公交车司机中的一员。26岁时他从省运输公司调入灌县公交公司,说起当年的1路车,他仍然记忆犹新。“从青城桥到白沙乡有10来公里,共17个站,票价1角钱起步,3个站后增加到2角钱,最远就是3角钱。当时还没有玉垒山隧道,由于要经过二王庙,坐这路车的乘客特别多。”汪勇说道。

说起当年开大公交车,汪勇是十分骄傲的,“当时很多老百姓连汽车都没坐过,更不用说开车。能开公交的司机非常紧俏,当时我们的工资加上补贴比在其他单位上班的高出一倍多,加上公交公司又是国营单位,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首开先河

在全国成立第一家民营公交公司

说起欧云南,算是响当当的敢吃螃蟹之人,他既是我市公交行业杰出的“领军者”,也是我国90年代城市公交新局面的“开创者”。1995年,正当大家都在忙着下海做生意的时候,欧云南选择了投资城市公交,在都江堰市开起了全国第一家私营城市公交公司——都江堰云南小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司起步时只有4台公交车和11名员工,主要依靠亲戚和朋友帮助管理。

“我们的第一批小公交,有的是‘胜利牌’,有的是老‘解放’车,稍显破旧,路线上也没有站台,车身印上‘招手即停’4个大字。一名司机开车,一名售票员喊客和收钱补零,车辆调度全靠调度员安排,由于没有经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欧云南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也颇有感触,“由于我们是新开辟的线路,乘客少,我记得4辆车第一天下来分别只跑9元、13元、14元……”

当时欧云南成立的云南小公交公司,虽然开了公交事业民营的先河,但也遇到过诸如交通规费、企业管理、员工归宿感等各种各样的困难。该公司致力于解决市民“乘车难”的问题,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于2001年成立了党组织,于200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

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对公交车出行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国营公交公司于2001年成功改制,并新推出2条线路。随后,全市还陆续新成立了鹤翔和吉达两家民营公交公司,2005年,云南小公交更名为巴士公交,自此,全市形成了多家民营公交公司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到2011年,为统一管理和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市公交、巴士、鹤翔和吉达4家公交企业整合成立都江堰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同年,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城区因取缔三轮车,城市公交针对部分公交线路薄弱的区域新开6条小公交路线,有效补充了大公交的覆盖线路,解决了市民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2012年,继续担任新公司董事长的欧云南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后企业还不断荣获文明诚信企业、巾帼文明岗、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平安示范单位、非公企业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示范点、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诸多荣誉。

绿色文明

乡村公交为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为满足乡村居民的出行,2006年,我市一家专门经营各个乡镇线路的公交公司——都江堰市古堰公交有限公司成立,但大多数车辆属于个体投资,挂靠运营。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和乡村居民,2014年6月,古堰公交公司对挂靠的81辆公交车进行了收购整合,实现了公司化改造。目前,古堰公交公司运营车辆167台,其中123台为纯电动车,占比76%,运营线路8条,线路里程258公里,最长线路里程达33公里,其线路覆盖我市河西片区7个乡镇,河东片区2个乡镇,2017年客运量达1074万人次。

在这些乡村线路中,101、102、103、104、105路公交车是连接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和柳街、安龙等乡镇的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也是我市旅游形象的窗口路线。如何提高旅游路线的服务质量,展示我市优秀旅游城市形象成为了古堰公交公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古堰公交的调度员陈安珍对103路车乘客文明乘车新风尚的形成最有感触,她说:“103路是李冰广场到柳街的乡村公交,之前也是招手即停,乘客不排队也不注意爱惜车内卫生,一趟车回来我们都要打扫很久。近年来,柳街打造乡村旅游,为了提升旅游公交线路形象,提倡乘客文明乘车,我们的司乘人员耐心劝说和规范引导,现在也和其他城市线路一样,乘客文明有序上下车,一天下来车辆保持干净卫生,这才和都江堰的旅游城市形象相匹配。”

作为乡村公交新能源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古堰公交公司总经理罗斌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旅游公交线路的乘坐体验,助力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古堰公交不仅提倡文明乘车,还要践行低碳环保。2015年,古堰公交在西南县级城市率先启用了全新纯电动公交车,启用后车辆运行成本较燃油车节能50%,较燃气车节能30%,车辆维修费用节约70%;我们也同步启动了集中充电站的建设,目前4座充电站可保障200台公交车的运行。”

基于超前的理念和优质的服务,今年5月,古堰公交在交通运输部在北京举办的新能源公交品质路线经验交流会上,荣获新能源公交创新突破企业殊荣,这是四川唯一一家获此奖项的企业,这也标志着我市乡村公交和特色旅游公交线路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加大投入

让公交出行服务更加智能便捷

早在2011年,整合后的城市公交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在省内县级城市率先建立使用3G实时监控智能调度系统、IC卡刷卡乘车系统,成功完成了从人工调度到智能调度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公交管理的科技含量。为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市财政对公交的补贴持续增加,从2012年补贴641万元起逐年加大补贴力度,2018年达到8500万元。

目前,我市公交车都安装了GPS智能调度指挥系统,调度人员坐在屋里就能远程监控,依照全能的电子地图,密切关注公交车的车距、车速等等运行情况。不光如此,GPS智能调度指挥系统还可查看车辆的名称、司机的名字、时速和运行时间,还可自动测距,做里程和时间上的预算,如需调整车辆间隔等,调度信息可通过系统发给各个车辆。除此之外,每辆车里安装有4个摄像头,调度指挥中心能实时看见车内情况,如果发现车内拥挤,也能及时调配车辆。

在城市公交公司的智能调度中心,调度员姜韵菊为记者演示智能化调度工作:“大屏幕上电子地图显示都江堰市的各个街道,街道上蓝色箭头是上行车辆、黄色箭头是下行车辆,没有按站停靠、超速、绕路箭头就会变成红色,这些都要记录。靠智能系统来调度非常科学,能够保证每个时段每辆车正常运行,如某辆车发生突发情况,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安排其他车辆补上,确保每一天都准点、准时为群众服务。”

介于近期重庆万州公交事故,我市公交车还特别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古堰公交司机兰世伟介绍:“市民们如果在公交车上发生意外和纠纷,司机可以立即按下操作台上的报警键,公司智能调度中心就会发出警报声,监控大屏上马上就会切换到这辆车的监控画面,调度员同时可将监控画面联网到相关部门,根据紧急情况采取不同的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安全。”

据悉,2015年,我市公交系统还推出一款智能公交APP,乘客通过手机下载APP后,可随时随地点击查看下一辆公交车何时到站。同时,在部分站点上开始试用电子站牌,市民可查看车辆何时到站。科技的发展和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乘客出行会感受到更多的便捷和人性化服务。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围绕我市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推进新能源公交更新,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成灌快铁公交化运营,不断提升公交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全力推进绿色共享交通发展。

记者手记

都江堰市公交从1987年成立之初的2条线路10台车,到2018年已发展至36条线路484台车,营运里程已达3100万公里,覆盖了全市19个乡镇(街道)。在改革开放40年的车轮滚滚中,都江堰公交人感受了国家的飞速发展,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变。

几十年如一日,都江堰公交人风雨兼程、永不止步,致力于打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公交服务体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公交司机、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交通运输部新能源公交创新突破企业等诸多至高荣誉,既是褒奖,也是鞭策。都江堰公交人将敞开胸怀,拥抱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便捷、舒适、智能、绿色、平安”五个公交建设,努力为我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洪伟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