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江堰市现场办公会精神,充分发挥我市智库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1月3日,我市举行推进“两个率先”专家咨询会,特邀专家为我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提出意见建议。
会上,市委政研室、市城乡建设局、旅游局介绍了相关情况。与会专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我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提供了智力支撑。
成都市社科联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
深度挖掘都江堰文化元素
都江堰市独特的地理占位,起着“两个率先”核心支撑极作用。都江堰市要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其组成结构和形态要紧扣公园主题,保护厚重悠久的遗产文化,不断培育城市文化消费场景,全面梳理人文旅游资源。要深度挖掘“山文化”,将都江堰市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高山探险与度假野营、河谷漂流的目的地;要深度挖掘“水文化”,将都江堰市打造成为世界水利文化发展研究、探讨和体验的圣地;要深度挖掘“道文化”,将青城山打造成为道文化研究和体验的世界目的地;要深度挖掘“熊猫文化”,彰显熊猫品牌,将都江堰市打造成为研究、观赏熊猫的世界目的地。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
建立旅游要素目的地体系
“两个率先”清晰描绘了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路径,都江堰市在成都乃至整个川西片区都具有良好的旅游的禀赋、品质,旅游资源集中度最高、品牌最响,有着天然成为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样板区的先天优势。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需具备几个要素,世界级旅游产品、公共配套、旅游服务等,都江堰市就要体现其核心要素,注重项目之间、点位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有机衔接。要素目的地体系建设就是要有一批大项目,有高质量的餐饮购物,有文旅融合的文创产品,满足更多人士的需求。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建明
愿为精华灌区生态文明区域经济服务
作为都江堰市民,刘建明具有旅游者、从业者的双重身份。怎样的旅游才是高质量的呢?在他看来,吃住行都应该实行一定的标准。作为水文化研究者,将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基础研究,为成都水生态文明做好水文化数据支撑。他表示,希望能和都江堰市相关部门对接,为区域经济服务提供更多支持。
四川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陶蓓
“两个率先”抓住关键词
做优城市设计,遵循“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原则,立足宜居公园城市、国际化,让人们在都江堰这座城市可共享服务、持续治理、和谐生产。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本底的指标体系,差异化发展定位,有充分展示国际文化的窗口,打造本地化、特色化、国际化饮食体系。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春明
信息化时代对接不同层次消费者
公园城市建成什么样?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建成什么样?李春明提出这两个疑问。在他看来,在城市规划中,转换思维,对接不同层次消费者消费能力,找准新时代游客爆发点,引流欧美游客到内陆,实行个性化定制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四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谢元鲁
国际化要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就是城乡融合的公共生态文明服务空间,公园这个词确定了其主体性质,不收门票,旅游者都可随意进入;宜居,则是非商业性公共空间。率先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所谓的国际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并且具有国际化服务水准,在国际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六分水就阐述了人和水之间的关系,以天人合一的方式对待大自然,这就是人无我有的独特之处。同时,既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应率先考虑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都江堰市,以期获得特色性、专题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发展。
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
探索构建城市公园体系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该如何定义呢?不管怎么定义,城市公园应该是公园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就是要探索构建城市公园体系,包括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城市公园就要有生态性、历史性、人文性等,给人们提供生产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等,不仅为本地市民提供生活环境,更要为外地游客提供体验本地、品味本地人生活的特定空间。
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范继才
人城融合是未来研究课题
公园城市是城乡结合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公园城市的概念打破了城市和乡村、乡村和乡村之间的格局。就都江堰水文化挖掘来说,水文化景观还有待提升,以水润城,目前都江堰市就只有都江堰大道、水文化广场有景观。建议修复“灌阳十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高大、色彩艳丽的乔木,让城市四季有花、常年见绿。
四川省特级教师、园林高级工程师左久诚
利用主要河流建设湿地公园
作为都江堰本地人,左久诚对这座城市感情非常浓厚,作为园艺工程师,他对都江堰市风土人情、地域特征、植物分布等都很有研究,他建议以黑石河、蒲阳河等几条河流为主,建设湿地公园,充分利用都江堰“华西植物分布中心”,栽种乡土树种,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始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工程师彭万忠
公园城市分区分类分层建设
公园城市,首先要锚定格局、分区、分类、分层建设,突出重点区域,确立时间节点,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念在集中的区域体现。着力软件建设,争取招商、融资、财税政策的支持。(本报记者 缪英 实习生 刘嘉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