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1/16/003262.html

等待处理…

能工巧匠随处见 琴棋书画样样来

桂林社区不简单

点击量:61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讯 胥家镇桂林社区是个不简单的乡村社区。说它不简单,因为才1000多位村民,就有上百名“能工巧匠”,并有多人从事“非遗”项目技艺。可以说这个村子不大,但“能工巧匠随处见,琴棋书画样样来”。1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齐聚这里参观切磋后,大家都不由连连称赞“这个社区不简单”。

采访当天,记者来到桂林社区,正逢村里举行工艺品、书画作品现场制作、参展、拍卖活动。雕刻作品生动灵巧、手工编制品盘错有致、春联书法刚劲有力、绘画作品细腻生动……若不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还真是很难将这些作品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联系在一起。

今年42岁的李豹,是“文化桂林”民间协会会长。从事雕刻艺术已经多年的他,谈起艺术可是滔滔不绝,热爱艺术的他不仅自己做雕刻,还重视分享。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不光自己做雕刻,更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力所能及地教大家手工技艺,以产促学,让大家在传承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实现增收致富。

而正是像李豹这样的分享精神,成就了桂林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北竹雕鸟笼非遗传承人史德春说,他这些年走了不少“农耕文化氛围浓,乡村记忆深”的村庄,但今天到了这里,格外开眼界,不光乡村村容美,文化底蕴重,而且其“能工巧匠,文化达人”的功底不亚于专业“科班大家”。

桂林社区历来有“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恶习陋习不进自家门”的良好农耕文化传承,即使改革开放前生活很困难,但他们凭着工匠手艺“一招鲜吃遍天”,走南闯北、名声在外,再平凡的东西在他们手上总能变成灵动的工艺作品,让人惊叹不已!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近年来,桂林社区两委狠抓农耕文化建设,让社区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更“富脑袋”。胥家镇党委书记付岷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通过桂林社区辐射全镇,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当地群众文化自信,实现乡村精神和物质的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廖新月 通讯员 云清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成都基层“微党校”市级本土讲师遴选活动初赛分赛在我市举行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