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3/04/003599.html

等待处理…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走实促农增收之路

——胥家镇共和社区产业
发展初见成效

点击量:41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正在打造中的“润泽园”。

董波(中)走家串户签协议。

地处胥家镇东南面的共和社区近年来严格按照“四好村”的标准,切实提升了社区基础配套和管理水平。凭借庭院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共和社区成功列入2018年省级“四好村”。得益于这“四好”的基础,今年社区将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做足文章,把促农增收的路子拓宽、走实。

创新产业模式 让社区居民增收

“以前我们租地只租大家半年时间,现在租地是租一整年,是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来跟企业合作。”春节假期刚过,胥家镇共和社区党总支书记董波和社区蔬菜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便开始走家串户签合作协议。今天董波要找的是6组村民岳正玉。

原来,2019年初,社区新引进了蔬菜种植企业和食用菌培育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进一步拓宽农户们的增收渠道。

采访现场,村民岳正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农户对外出租土地资源只能出租半季(即半年),每亩地租金仅有500元,而她家共有2亩左右的土地,一年的租金也不过1000元。但新模式推行后,土地不仅可以全年出租,租金也明显上涨,从每亩500元提高到每亩1400元,同时每亩还会有1000元的劳动成本可领。不仅如此,该模式还为农户们带来了每年40%的分红福利,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现在每年至少能有将近5000元的收入,比以前上涨了很多。”岳正玉说。

土地流转的租金、田间管理的工钱,再加上年底的分红,一份收入变三份收入,农户们能直观看到自己收益的增长。而这正是共和社区在做强产业上迈出的新步伐。“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给共和社区带来的好处不只这点,还吸引了流失的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发展,增加了社区活力。“这样的收入和在外面打工也差不多,但现在在家里就把钱挣了,也就没必要出去了。”岳正玉告诉记者。

此外,董波还告诉记者:“今年,除了和四川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有合作之外,社区同时也引进了天一猕猴桃研究院作为猕猴桃的发展基地。该基地从培育新品种到猕猴桃种植,都是一条龙服务。规划中,社区共有200余亩土地将用于种植猕猴桃,其中有20亩土地将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样也能带动社区的农户致富。”董波介绍道。

发展乡村旅游 盘活社区优势资源

共和社区幅员面积有1.62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民小组。“5·12”地震后,社区灾后重建新房率达到90%,水、电、路实现了户户通。近年来,社区有了“四好”基础,便开始在产业发展上谋出路,除了规模化发展蔬菜、猕猴桃种植外,还瞄准乡村旅游发力。

目前,共和社区辖区内已有一家乡村酒店——“易忆酒店”于去年开门营业。据酒店负责人林裔平介绍,酒店占地4亩,建筑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最大接待能力为50人左右。“目前酒店是双电源、水源,保障客人入住体验。下一步我准备把娱乐和餐饮一起纳入民宿的经营中。”林裔平说。得益于其带动作用,社区内其他乡村民宿也有了发展苗头。眼下,社区4组村民王君和亲戚合伙打造的民宿“润泽园”就正在改建、打造中。王君告诉记者,润泽园的基础是他家的老宅 ,“现在我们村上的基础设施完善得比较好,平时也有不少城里人会到我们这里玩,我们就想把这里规划起来做民宿,可以接待外来的客人。”

“社区以易忆乡村旅游酒店为龙头,带动其他乡村民宿的发展,不仅盘活了社区的集体经济建设和集体林盘资源,充分利用了沟渠资源,也带动了社区的旅游发展。”董波自豪地说。(本报记者 乐盈巧 实习生 谢聃爻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告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