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9月起,我省持续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成为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在这些“四好村”里,不仅居民生活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优化提升,而且产业发展势头也愈发强劲。龙池镇白沙社区就正经历着这样的蜕变。
优化基础配套设施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3月5日,是龙池镇白沙社区集中安置点马超坪小区公共区域清扫的日子,村民们自觉抄起清洁工具打扫起来。用大伙儿的话来说,这几年,通过“四好村”的创建,每个人都已养成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的习惯了。
白沙社区村民黄万良告诉记者:“现在的小区不管是卫生条件和水电气全部有了保障,大家都觉得生活得很幸福。至于小区的公共卫生,大家都会自觉去维护和打扫,现在都能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让我们的小区变得更美好。”
采访中记者得知,这几年整个白沙社区有着很大的变化,所有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改善,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如今的生活十分幸福。
据悉,白沙社区有5个村民小组,共930人。其中80%的村民都已搬入杨柳坪、马超坪、三汇苑三个集中安置点居住。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而社区连续几年硬化村道3条约4公里,使得道路户户通率达到了99%以上。此外,为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还连续6年举行全民运动会,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依托社区引进的杨柳国际项目、宝山陵园、养麝研究所和三汇茶马驿站,成功解决了约170人的就业问题,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可以说,白沙人的房子是越住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坦。
瞄准产业发展势头 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社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对于不少村民而言,能在家门口谋生成为了他们的新期盼。龙池镇白沙社区村民邓志明就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盼望的就是社区能够给我们想想办法,让我们社区能够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平时都是外出务工,每天来回跑很辛苦,就希望能在家附近挣点钱。”
基于这样的需求,社区里已有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居住在马超坪小区的方艳群就在宝山陵园外经营祭祀品摊点。采访当天,正好是社区工作人员去征求商户们的意见。
原来,马超坪小区与宝山陵园就一墙之隔,住在这里的居民中有十几户都靠售卖祭祀品为生。据白沙社区主任王文均介绍,2019年,社区准备打造一条殡葬一条街,将这里所有的摊位都规范统一,再增加点其他的特色旅游产品一起销售。而对于社区今年要打造殡葬一条街这个计划,方艳群是“举双手赞成”。她告诉记者,最近这两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纸钱等祭祀物品销量是大不如前,“转型”早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商户们肯定是很赞成也很欣喜的,能够卖一点其他的产品就能够多一份收入。”
除了利用好宝山陵园殡葬一条街的资源,白沙社区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有谋划。紧邻白沙河与岷江,距离景区核心二王庙仅1公里,此外还是通往龙池、虹口景区的必经之地,良好的区位优势也成就了白沙社区亲水项目的发展。据王文均介绍,最近这两年,一到夏天,杨柳坪安置点外的亲水河滩便人气爆棚,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宽。今年,社区就将进一步对河滩各摊点进行规范管理,让社区的产业发展之路能走得更远。(本报记者 乐盈巧 实习生 谢耽爻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