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3/13/003699.html

等待处理…

群众的“家园” 游客的“乐园”

——青城山镇打造综合服务中心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点击量:45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位于青城山脚下的“青城人家”片区是青城山镇的混合安置区。该片区不仅集中居住着3个社区的拆迁安置户,还有不少旅居游客、候鸟游客。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青城山镇以“一中心十工坊”构建了“青城人家”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亲立方”,以游客微中心打造游客服务精细化,探索出片区融合治理新模式。

个性化服务 打造游客的“乐园”

与其它综合服务中心不同的是,“青城人家”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亲立方”不仅仅服务于1个社区,其服务范围覆盖青城山镇青城社区、青景社区、和乐社区。该服务中心由10个工坊组成,旨在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优质服务。3月8日,记者在“亲立方”的便民工坊里遇到了从成都来到“青城人家”片区定居的老人刘毓森及其老伴张玉娥,他们专程到“亲立方”咨询老年公交卡申请事宜。

刘毓森今年87岁,张玉娥也已81岁,自1998年他们俩退休后,便来到“青城人家”片区居住,这一住就是21年。“总的体会就是回归山林好,身心不觉老。”在刘毓森和张玉娥看来,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人性化的社区服务让“青城人家”片区朝国际化社区蜕变,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虽说我们不是本地人,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对这里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很满意。”刘毓森满脸微笑地说道。

作为青城山旅游功能的核心承载地,“青城人家”片区游客众多。但针对旅居游客、候鸟游客的服务却存在明显缺失。如何为游客集中提供一站式、综合式、多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成为该片区在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依托综合服务中心“亲立方”的建设,“青城人家”片区着力实现游客服务精细化。在“亲立方”里,每间房都以“工坊”形式构建,突出“以工匠精神务求社会治理实效”的核心理念。

“在我们‘青城人家’片区常住和疗养的外来游客居多,他们常常会遇到办事不知找谁的困境。‘亲立方’成立后,他们就可以直接来这里咨询事项、办理公交卡等,十分方便。”“青城人家”片区委员会成员、青城山镇青景社区党委书记胡玉华告诉记者。

精细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让旅居游客、候鸟游客在“青城人家”片区找到归属感。而围绕全面做好游客服务功能这一目标,“亲立方”还从实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点出发构建了“兴业工坊”,集成特色旅游资源,为片区游客提供接地气的咨询服务。“以为游客服务这个出发点,我们还在‘兴业工坊’里摆设了青城山特产,还有民宿展示,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购买伴手礼,也可以选择民宿居住。”胡玉华说。

下沉式服务 打造群众的“家园”

除了承载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亲立方”还致力于全方位构筑当地群众的贴心“家园”。据悉,“青城人家”片区是2000年“双申”期间,按照农民居家向城镇集中思路构建的集中安置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区域主要集中居住了青城、青景、和乐3个社区的居民,形成了各社区居民大杂居、小聚居的混居状态。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如今的“青城人家”片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政管理边界已然消失”。而由此衍生出的是群众办事难、城镇管理无序等顽疾。

“不仅我们社区管理难,群众办事也不方便。”青城山镇和乐社区支委委员任玉斌说,“打个比方,比如群众要开证明须回到原社区办理,而原社区可能离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很远。这样一来群众办事很不方便,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怨言。”

针对3个社区交叉管理带来的众多问题。“亲立方”在着力打造便捷可达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提升常规社区服务的基础上,以空间为平台尝试“全岗通”模式、“接件办理模式”“只跑一次模式”等公共服务新模式。整个服务团队也是实行社区轮值作班制度,由3个社区每天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服务专员”在此接待群众,将下沉式服务带到了群众身边。据了解,目前,通过“亲立方”的“一中心十工坊”已解决“青城人家”片区院落党组织全覆盖、旅游秩序维护等7大方面13项热点问题。“青城人家”片区服务效率、质量有效提升,接件办件数与同期相比提升20%,片区综合环境治理成本明显降低,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青城人家”片区还将瞄准“国际化商旅生态型社区”这一目标,辐射带动片区发展再升级,将该片区打造成为群众的“家园”、游客的“乐园”。(本报记者 胡馨怡 文/图

上一条:从企业信心看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都江堰实践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