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3/27/003818.html

等待处理…

我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点击量:242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个人简历:沈西德,男,1967年8月出生,四川犍为县人,1991年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991年7月分配到四川省沐川中学校任教,历任四川省沐川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初中部主任、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兼)。1997年9月调入四川省都江堰中学任教,历任都江堰中学政教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两任)、教导处主任,现任理论室主任。

所获得的主要荣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成员、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沈西德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中学数学专委会常务理事,都江堰市学科带头人。

我的教育理念

我的教育理念是“身心健康,公民素养,品味生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对自己而言,我认为:只有身体健康,才有更好的精力投入教育事业;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平和地对待教育过程中困难和挫折,静心于教育事业;公民素养包含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地遵纪守法、必要的科学知识、必须的文化素养、弘扬传统、开拓创新等内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一朵云朵推动另一朵云朵,一种灵魂唤醒另一种灵魂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当具有公民素养,把国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品味生活,即把自己的工作融入生活,在工作中品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事业。

对学生而言,只有三点要求:一是有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二是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三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让生活有品质。

我的成长过程

我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的阶段(1991~1994)。系统理解所教学段的学科课程体系,了解该学段之前的教材结构、要求和该学段之后的学生后继学习必备能力,基本能把握该学段学科素养的要求和测试方向。

二是以思想与方法教学为主的阶段(1995~2005)。深层次钻研教材、教法、学法,探索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的学术形态到教学形态的转变策略,积累关于教学的知识;剖析学科思想和方法内涵在教材中的分布与体现形式, 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探究学科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三是以学科文化教学为主的阶段(2006~至今)。对数学知识的溯源,知识的历史背景,它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隐掩其中的人物、故事、精神,即挖掘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实现数学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我的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确立目标——方向。参加工作时,为自己制定了发展目标,一年站好讲台,三年成为骨干,五年评中学一级,十年评中学高级,二十年成为特级教师。从发展过程看,我的成长轨迹与阶段目标一致。

教育情怀——动力。教育是一种灵魂唤醒另一种灵魂,需要情怀,既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怀,又需要感知、善引、循导的情怀,唯有若水若云、禅思静致的情怀,常补自身不足,常修自身之道,以主动上进为帆,以勤修苦学为桨,不断充实、提升、完善,才能将灵魂修炼得尽善尽美,才能具备唤醒其他的灵魂的无穷力量。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

实践反思——途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反思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设想,再次实践。即“实践—反思—实践”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本模式,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阅读写作——方法。阅读是一种生活历练,一种品德修行。阅读可以使自己阅历宽广,学识丰厚,精神充实,内心宁静。我每天坚持1小时的阅读,不但进行专业阅读,也进行非专业阅读。特别注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侧重地阅读(学习)。在此基础上,将“实践—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写成文字,提升写作能力。阅读能提升专业、服务教学;写作能锻炼教师思维,提高教师思想,促进教学能力。阅读写作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方法。

教育哲学——提升。人们源于生存困境而提出哲学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不断对人类自身进行探究、追问、批判和反省,以不断追求民主与自由、超越与解放、人生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教育就是力图使人向最真最善的方向发展的活动,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追求应是“使人成为人”。即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教育走向哲学是把人引向对人生最重要事情上的思考,引向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教育哲学使教育工作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能力、教育境界和品质。如刘铁芳教授所言:“教育哲学就是这样一种给教育行动赋形的活动,即赋予纷繁的教育行动以和谐而优美的形式,使散乱的教育行动朝向对善好人性的促进”。

同仁关怀——机遇。任何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机遇。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贵人”,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关心与帮助,使我安然渡过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各级领导“慧眼识马”的关怀,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同仁的关心,领导的关怀是我成长的保证。

我的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而形成的。

管理实践—— 我无论从事班主任工作,还是行政管理工作,都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高一阶段:抓初、高中的衔接,重点是行为习惯和主人翁意识

初、高中的衔接工作历来都是学校的常规、重点的工作,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与高中有较大的差距,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初、高中的衔接的实施方案,集中体现在:

思想上,克服“松一口气”思想。

着力抓好“六性”,即思想的向心性,行为的规范性,时间的计划性,学习方法的科学性,生活的规律性,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两个“长跑”,三个系列训练。

两个“长跑”:一是体质长跑——高度重视阳光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做好两操、两课;二是道德长跑——开好班会、团会,充分利用班会、团会、各种集队集会,多形式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个系列训练:“自理—自学—自觉锻炼”的“三自”能力的训练;以建构理论为支撑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为主线的“五步学习法”训练;“自强精神——勤奋态度——规范的行为——良好习惯”的非智力品质的训练。

高二阶段:抓思维习惯,重点是学习与行为的自主建构与元认知

在巩固高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将重心转向抓学生的思维习惯,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加强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行为的自主建构和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为核心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一是面向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落实;二是利用晚辅导前的时间开展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的讲座辅导;三是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自查自纠。

高三阶段:抓拼搏精神,重点是心理疏导和意志品质

在巩固高一、高二成果的基础上,高三重点突出拼搏精神。充分利用每次备考的机会,在表扬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同时,大张旗鼓地表扬有进步、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同学。针对发挥失常、进步不大的同学进行诊断,帮助他们分析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指导其对策,始终围绕心理疏导、目标意识、意志品质开展个人的、班级的、年级的等不同层面的教育。

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学习困难生的认识与转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认知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策略、考试心理与考试策略;数学的文化形态及其传播(含学科德育)。

经过多年的实践,投放到实践推广的课堂模式有:“自学—讨论—交流”的新授课模式;“练—讲(评)—练”的习题课“题组教学”模式;“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的复习模式;“激励—自改—评改—反馈”的试卷分析与评讲模式。

我的主要成果

参与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3个,市级课题1个;主持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专项课题1个,省级重点课题1个;主研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4个;指导学生课题2个。参与编写的正式出版的著作12部,参编校本教材4部,独著校本教材2部。在刊物发表论文30篇。在地市级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奖论文共计26篇。开设讲座30次,其中,全国级1次,省级5次,地市级8次,县市级13次,外校讲座3次。承担县市级以上的送教、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11次。先后指导青年教师15人。指导学生参加科创活动和数学竞赛辅导,共计50人次获地市级奖(其中国家级30人次,省级11人次,地市级9人次)。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 告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