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4/03/003883.html

等待处理…

永远和你在一起

——小记青山绿水中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点击量:78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纪念墙前。

为捐献者默哀。

小小的绘本,深深的哀思。

清明前夕,天气阴晴不定,有时艳阳高照,有时会突如其来地下一场雨。3月29日,被青山簇拥、绿水环抱的味江陵园内举行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及遗体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这天天气很好,面对纪念墙前一本名为《永远和你在一起》的绘本,一朵黄色的雏菊,记者的脸颊滑过一颗水珠,以为是下雨了,一摸,竟不知道何时流了一滴眼泪……

缘起

什么叫器官捐献?根据公开的资料,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目前,器官捐献在我国还存在一系列难题,如受伦理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又如受利益观念的影响,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记者在采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某位协调员时,她说,由于社会意识的逐步提高,从2012年我国颁布人体器官无偿捐献条例以来,华西医院接受器官捐献逐年增多,2012年仅有2例,2018年达到140多例,但相较于需要器官移植重症患者群体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位协调员告诉记者,为了缅怀和纪念平凡而高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开展人文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味江陵园展开接洽、沟通,在味江陵园建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该项工作于2015年启动,由味江陵园无偿捐建,在我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纪念园于2016年4月1日落成并举行缅怀纪念活动。

记者看到,在纪念广场前方,有一面黑色大理石材质的纪念墙,墙上“人道、博爱、奉献”六个大字尤为显眼。大字下方标注着纪念文字:“这里,沉睡着捐献者。他们虽然已经辞世,其生命的一部分却又化作了礼物,鲜活地生存新的生命之中。他们是一群高尚的人、无私的人、有大爱的人,是敢于奉献和牺牲的人。他们的肉体虽已泯灭,但精神却得以永存。这种奉献的精神犹如曙光,将永远照亮人类文明的道路,为人类的进步抒写新的篇章。”

如今,这面墙上已镌刻了430个名字,逝者中,年龄最小的年龄仅11天。

重生

3月29日举行的缅怀纪念活动上,捐献者家属、受捐者、医务工作者、爱心人士、学生共百余人站成3列,大家手捧鲜花,集体为器官捐献者默哀一分钟,随后,大家一一鞠躬,为器官捐献者献上鲜花,表达了哀思和敬意。记者注意到,在此过程中,有一位母亲一直在流泪。仪式结束后,有人上前安慰她,只听她说:“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就心疼他,如果他还活着的话,要什么我都会给他……”而最令人动容的是,纪念墙前放了一本小小的绘本,出自德国人安德里亚·许策的《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第一句话是“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是一个难题。”书旁有一朵雏菊,在场不少人含着泪光,对着绘本鞠躬行礼。无须多言,谁都知道绘本背后有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一对内心强大、大爱无疆的父母。

纪念墙上的430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悲情的故事,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离去,但同时也代表了一个、两个甚至多个生命的重生。他们是沉睡的捐献者,也是伟大的奉献与博爱者。

四川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体器官及遗体捐献者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倡导者和跨行者,是他们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份力量让生者延续,让死者重生。四川省卫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缅怀和纪念平凡而高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是他们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造就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纪念广场的周围摆放着一张张招贴画,上面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受捐者,幼小的身心曾饱受病魔摧残,如今照片上的他们因为器官捐献者的大爱,眼睛有了神采,脸上有了微笑。照片的下方,有孩子们用心写的一句话,有孩子写道:“两年来,我一直感谢为我捐献肾脏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有孩子写道:“现在生命已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所以,我必须好好活着。”还有孩子写道:“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在我心中,捐献者家属就是我的亲人……”

看着这些发自稚嫩心灵的话语,记者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传扬

味江陵园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之所以无偿捐建纪念园,是源自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建园3年来,我们欣慰地看到加入器官捐赠行列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每年举行的缅怀纪念活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在纪念活动前,味江陵园的工匠们早早地将新增的器官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纪念墙上。这些工匠都有着多年石材雕刻经验,一位工匠说,纪念墙“山西黑”的石材质地硬,全靠手工镌刻既慢又容易出错。他们把打印好名字、生辰年月的保护膜贴在纪念墙上,在高压喷砂机的工作下,坚硬的石英砂喷薄而出,勾勒崭新的魏碑体,沟壑分明、线条清晰。偶尔有瑕疵,工人们还要用上细细的凿子和榔头,一点点精细地修饰。

“知道他们都是器官捐献者,很感动。”一位工匠用朴实无华的话语说。

站在纪念墙前,一个个名字从眼前闪过,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把身体的一部分作为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悲伤之外,又会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一位年迈的母亲对记者说,女儿的名字排在第三列,前年,女儿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悲痛之下,他和女婿做出决定,捐出了女儿的可用器官。当时外孙女还在读幼儿园,却再也不能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了。纪念墙上的名字中,也有都江堰市籍的捐献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表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之所以将“人体器官及遗体捐献者纪念园”选址在都江堰市,离不开都江堰市民政局、味江陵园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人体器官移植事业会做得更好,以造福更多的病患者。

据了解,我市将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打造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积极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信念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依法普查 通力协作高质量推进经济普查工作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