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4/15/003985.html

等待处理…

构建全员参与治理新格局

——银杏街道王家桥社区以党建带院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点击量:52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国际名都小区党支部成立。

有了“主心骨”,小区居民更团结。

随着社区治理的深入推进,院落自治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平台,在社区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银杏街道王家桥社区,以党建带院建的治理模式正在探索实施,通过社区党委引导,小区院落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中心、监事会共同参与,辖区各院落治理水平正稳步提升。

自治组织解决“问题小区”麻烦事

今年2月,位于银杏街道王家桥社区的国际名都小区业主因为一则通知炸开了锅。“开发商发来通知,说从3月1日起,租赁车位的业主不能再租了,开发商要对车位上锁。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就慌了,大家都闹了起来。我们在这住了这么多年,车位都是租的,很多业主是按揭买房,现在再让拿钱来买车位,经济上还是有些困难。”说起今年初发生的这场停车位“风波”,小区住户石朝文现在都还有些激动。在石朝文看来,当初要是没有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出面,这场“风波”或许就真的闹大了。

在收集到业主们反映问题的当晚,国际名都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监事会就紧急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也正是有了这次联动,让小区的停车位“风波”得以平息。小区业委会主任李健说:“当晚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决议,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监事会、物业和我们业委会成员组成一个工作组,立即将这件事的情况进行收集汇总,第二天就向社区、街道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开发商接受了我们的意见,没有将车位只卖不租,这件事得以圆满解决。”

其实,在国际名都小区,像这样通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出面协调解决的事情不在少数。但在业主们搬入小区之初,还完全不像现在这样有事找党支部、业委会解决。2014年正式交房的国际名都小区现有住户560余户,从交房之初,业主就因房产证办理等问题与开发商有了矛盾。“搬进来后,大家的房产证迟迟没办理下来。有人说是开发商把产权拿去贷款了,我们就很着急,很多业主拉横幅抗议。” 小区住户刘晓兰告诉记者。

没有领头羊,560余户业主形同一盘散沙。遇到问题,大家没有寻求合理、有效的渠道去反映、去解决,而是选择拉横幅抗议,围堵开发商等过激行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因为矛盾突出,小区也成了王家桥社区有名的“问题小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3年多,随着小区党支部、监事会、业委会的相继建立,“问题小区”才慢慢有了变化。

“党建带院建”模式助力小区良性治理

2018年初,王家桥社区党委引导鼓励小区符合条件的业主参与党支部、监事会、业委会选举,最终形成了党组织、监事会、业委会“三驾马车”齐管的局面。小区业委会也在党支部、监事会的监督下,多次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帮业主们解决了不少压心底的大事。对业主们而言,他们总算是找到了“主心骨”。刘晓兰说:“小区自治组织相继成立后,我们就把房产证这些问题反映出来了,他们就去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现在我们第一批房产证已经办完了,第二批正在推进中,大家都十分开心,有了业委会、党支部,我们有问题就可以找他们诉说。”

而对社区而言,院落自治组织搭建起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王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张颖说:“有了自治组织,业主有了反映问题的渠道,就不会采取不正当或者不好的途径去解决问题。遇到事情了,小区业委会、党支部就把材料梳理出来报给社区和街道,有理有据地反映问题,对于社区而言减轻了很多负担。院落有了自治组织,我们再去开展群众工作也更容易了。”

如今,在小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小区定期召开联席会,党支部、监事会、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共同商议小区管理问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模式也助力小区良性治理。而在小区探索实施的“党建带院建”治理模式也给了王家桥社区党委更多的治理信心和决心。张颖说:“我们还会在其它小区院落推广这种模式,让居民间更加熟悉,院落更有向心力,邻里间关系更加和谐。”(本报记者 胡馨怡 文/资料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普及校园安全知识 共建共治平安校园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