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6/03/004423.html

等待处理…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画卷在都江堰徐徐展开

点击量:46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城市作为“城”与“市”的组合词,其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摇篮。对于城市,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不同的理想追求,从16世纪的“乌托邦”、17世纪的“太阳城”、18世纪的“理想城市”、19世纪的“田园城市”,再到现代的“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公园城市”,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城市的向往。

事实上,不管名称和定义如何变更,城市发展的背后,都是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城市禀赋交替作用、融合发展的结果。就如古巴比伦城将青铜文明与两河流域相融合所产生的壮丽图景,伦敦将工业文明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所产生的时代序幕,中国北京将历朝气象与千年文明相融合所产生的跌宕沉浮,都是城产融合、景城相交、人城和谐的结晶。

成都,秉承公园城市的理念,正致力于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遗产三大世界遗产的都江堰市,因山水而闻名于世、因文化而积淀升华,正将城市禀赋转化为发展势能,围绕“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徐徐展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宏伟画卷。

着力推进“三生”面面俱到环环达标

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率众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修建都江堰工程,使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一举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为都江堰,成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城市”范本,如今,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依然造福千万民众。

800多年前,南宋诗人陆游游历都江堰市柳街镇布金寺,有感而发,写下《夜宿布金寺》。如今,陆游游历过的柳街,将历史的脉络、川西民俗文化、民间诗歌文化与乡村田园景致相融合,把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理念融入生活点滴,其中的七里诗乡绿道已成为游客们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而这些只是都江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公园城市是什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所说,公园城市当是“公”“园”“城”“市”四字的含义总和,简单来说就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要面面俱到、环环达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都江堰以建设“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全域公园为方向,主动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激活绿色价值、补齐城市短板、塑造城市特质,力争在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率先作出示范。

都江堰市委负责人表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江堰要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产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追求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首先实现以“公园形态”为基调的样貌,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并最终达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三年行动计划“护航”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认真研究了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行动计划,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更像是‘导航仪’,既指明了未来的行动方向,也让我们感觉充满了干劲!”1月10日,在参加中共都江堰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后,都江堰“网红景点”柳街镇党委书记唐彬这样感叹道。

让他发出如此感叹的《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了2019年至2021年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目标。 根据该行动计划,都江堰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公园城市理念,提升城市人文气质和生态价值,探索旅游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推进川西生态田园与现代旅游城市相融互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致力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格局,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开放国际化、旅游全域化、城市公园化是实现‘两个率先’的核心任务,要紧扣领先领跑、样板示范这一要求,通过三年全力攻坚,在成都市领跑开放国际化、旅游全域化和城市公园化。”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市社科联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亦认为,都江堰市要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其组成结构和形态要紧扣公园主题,保护厚重悠久的遗产文化,不断培育城市文化消费场景,全面梳理人文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山文化”“水文化”“道文化”和“熊猫文化”。

挖掘城市禀赋 率先建成样板示范

为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都江堰推出了六项保障“护航”举措,即致力构建青城锦绣、适旅宜游、田园生态的城市形态,致力构建生态管控、公园棋布、绿廊环绕的城市景观,致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致力构建遗产保护、道韵流芳、文脉融城的文化底蕴,致力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快推进公园城市重大项目建设。

一方面,都江堰将突出公园城市理念和宜居宜业特质,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全力塑造满城水色半城山城市风貌。同时,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85%自然生态环境区、15%生态经济区”红线,切实保护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本底,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发展最独特的优势和最鲜亮的底色。此外,还将坚持以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为主要载体,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等方式,致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天府水生态文明典范区,呈现“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的美丽画卷。

另一方面,都江堰将建立健全集约高效绿色产业体系,将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永久底色,推进产业布局与公园城市建设相融互动;努力培育高端多元旅游消费场景,主动承接成都“三城三都”功能,立足“山水道熊猫”国际旅游IP,创新消费模式、培育消费业态、引领消费潮流,丰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消费链条。同时,将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地和最大载体,重塑川西田园风光。此外,还将保护厚重悠久的遗产文化,统筹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搭建文化保护传承平台,建立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体现城市人文温度和历史厚度。值得一提的是,都江堰市还将推行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活理念,拓展“公交+骑行+步行”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人+绿道+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到2021年,绿色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

“经过三年努力,我们要实现城市在公园中、公园在城市里,城市旅游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明显增强,初步达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2030年基本建成和2040年率先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两个阶段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市委宣传部供稿)

上一条:让组织放心 让老干部满意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