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7/10/004721.html

等待处理…

书香弥漫壹街区

点击量:36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对我们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名言。书最多的地方无疑是新华书店和图书馆,书店里的书只能翻个大概,要想细细地读,就要花钱买回家。图书馆的藏书就不同了,你可以在阅览室静静地读,也可以办个借书证把书带回家细品,将那些好词佳句抄在摘抄本里。就读于乡村学校、贫困的我们听老师这样讲,也只能神往加想象了。所以,对图书馆的向往成了我那时的梦想。偶尔有机会去镇上的娃娃书店花几分钱翻看几本连环画,那感觉仿佛进了次图书馆一般。

第一次进真正的图书馆是在“成都市工业学校”读书的时候。这是一所市属中专,图书馆藏书不多,且大部分是专业书籍,文学类的寥寥无几。除了去查查资料,从入学直至毕业,借书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是一段孤独仿徨的日子。一九九零年,我那时刚参加工作,到了一个与学生时代迥然不同的环境,对周围的人情和世故颇不适应,内心总感茫然寂寥。想起那句“修身可以养性,读书可以养心”的话,不禁每天前往幸福路的新华书店去看书,听旁边两位姑娘说起图书馆,才恍然间恢复对图书馆淡淡的记忆。

经打听,原来,位于离堆公园内的“都江堰市图书馆”离我上班的地方——鲤鱼沱仅仅数百米。艳阳高照,暖风微熏,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找到了记忆中那神圣而向往的图书馆。

走进离堆公园右转不远处,一座小园被白色带瓦脊的围墙环绕,小园门厅处,墨绿色的行楷“都江堰市图书馆”几个大字古朴而苍劲。进到园内,一座两层的木质楼房古色古香,乌黑的浮雕花纹裙板,“万字格”镂空带雕花的门窗,精美的檐柱,飞檐翘角。墨黑色的牌匾上浅绿色的行楷招牌与门厅上的题字相互辉映,更显庄重严肃。走进馆内,书卷气迎面扑来,但见环墙一周书柜壁立,一本本中外名著及实用技术书籍等嵌于其中,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一幅幅画报平放桌上,任读者们随意翻看阅读。虽是正午时分,到馆内看书学习的人还真不少,然而全场鸦雀无声,一根针掉落地上都听得见。人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偶尔沙沙的翻书声成了这里唯一的乐曲。因为还要上班,我办了借书证,匆匆选了两本书,恋恋不舍地离去。回望那座散发着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小楼,不知怎的,竟心生了解它的历史的冲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一九二七年由驻军旅长邓国璋从没收庙产中拨出部分款项,筹建图书馆于文庙右侧斋宿处,定名“国璋图书馆”。一九三五年迁址至离堆公园荷花池旁,更名为“灌县图书馆”。建国后“灌县图书馆”并入民众教育馆。一九五○年十月撤销“民众教育馆”设“人民文化馆”,馆内设图书阅读部。一九五一年迁至城内上东街义学馆,后又迁至离堆公园大门内左侧。一九六五年八月在离堆公园右侧建成“灌县图书馆”,一九八八年灌县撤县建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图书馆”应运而生。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爆发,毗邻震中的都江堰市惨遭重创,房倒屋塌,伤亡无数,许多工厂和公共设施受损严重。都江堰市图书馆、位于都江堰市东北面蒲阳河畔的青城造纸厂均名列其中。这座占地十六万平方米、拥有十多个车间、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型造纸厂仅有7栋厂房建筑受损较轻。这片土地被重新规划后由上海对口援建,打造成了集文化、休闲、浪漫于一体的全新街区——壹街区。诞生于壹街区颐湖旁的“都江堰市图书馆”是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依托原青城造纸厂的造纸车间——八车间,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改建而成的海派建筑,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代的韵味。那些造纸车间的通风窗、行车轨道等设施历历在目,仿佛一位老青纸人在悄悄地向你讲述着一张纸从制浆到成品的艰辛生产过程,娓娓地向你述说着这座老工厂的兴旺、繁荣、衰落及至消失的历史进程。远远望去,从侧面看,伫立的图书馆犹如一本厚厚的书,大圆弧的屋顶仿佛它的书脊。正门牌匾上金色的中英双语的“都江堰市图书馆”字样熠熠闪光,一幅幅催人奋进的读书标语令人心潮澎湃。阅览室里书架林立,杂志报刊林林总总,一帧帧斑斓的封面吸引着求知的眼睛走进知识的殿堂。图书外借室,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典藏云集,名篇荟萃,阵阵墨香仿佛知识殿堂的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盲文阅览室让失明的双眼见到了多彩的世界。少儿阅览室为祖国的花朵展现了世界的缤纷美丽。还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视听资料室、文献阅览室等十二个服务窗口全年无休,舒适的阅读环境令人沉湎其中,流连忘返。

笛卡尔曾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人们也不忘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不止在图书馆这样的精神粮仓里,在壹街区这样休闲娱乐的乐园中,手捧各种书籍津津有味阅读的身影也随处可见,那一缕缕智慧的书香长久地弥漫在空中。(高秀群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古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