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8/16/005010.html

等待处理…

亲民化改造后的大通社区之家

点击量:120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8月8日,大观镇大通社区“邻里自贸区”前,一群中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说笑拉家常,书画室里几位书法爱好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练习毛笔字,而“邻里堂屋”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休闲与服务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

从过去传统的服务柜台到现在休闲办公一体化,开放式办公区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场所更加温馨,文化味道更浓,社区与居民的关系更近,亲民化改造后,居民们纷纷表示自己又多了一个社区之家。

空间改造 拉近心距

以前,社区窗口服务工作人员都是端坐在一排传统柜台后,居民隔着柜台与他们交流,而现在,可进入式开放空间让工作人员与居民近距离、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用居民肖玉仙的话说就是:“这种方式让彼此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空间距离的缩小拉近了心距,让人更愿意到社区咨询、办理业务。”

门外,是来往居民,门内,是温馨社区。“邻里堂屋”沙发上坐着促膝谈心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一排靠窗的架子上摆着各种绿植、茶叶,优美的环境让居民们更乐意来社区办事。“这个地方巴适,有时带孙子在附近耍,走累了就进来坐一坐,孙子还可以在隔壁‘知识粮仓’里看会儿书。”居民黄春芳是这儿的“常客”,自从社区“变了样”后,她就常过来坐坐,有时跟社区工作人员摆一摆家里的事,有时就只是休息一下,“这儿就像家一样,有事没事在这儿坐坐都感到很舒心。”黄春芳说。

据了解,大观镇大通社区位于我市西南方,面积4.2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716户2573人。该社区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大通精神凝心聚力,以党建为核心引领,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文化功能定位,建立了“花叙大通”党建特色品牌,开启了“以花为媒、借花发展”的大美花园特色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大幕。亲民化改造使社区服务中心被巧妙地分区,既有供老人喝茶聊天的地方,也有孩子们看书学习的场所,而“问花有食”邻里食堂还可以为老人、小孩、残疾人等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食,满足居民需求。“打破传统柜台办事模式后,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喝着茶就把事办了,大家更愿意来。”社区党委书记周朝朋说。

文化浸润 凝心聚力

“问花村里姹紫嫣红景色来天地,大通域内物换星移浮云变古今。”……一张张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布满书画室蓝色墙面,室内翰墨飘香,各类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以前都是在家里独自练书法,自从社区有了专供我们练字、看书的书画室,我就经常到这儿和有共同爱好的邻里乡亲一起练字,这样更有学习氛围。”热爱书法的居民罗义选一边挥毫泼墨,一边高兴地说。

“这里每一幅书画作品都有故事,既充满浓浓文化味,又展现着居民与社区的情感联结。”周朝朋说,据他介绍,社区结合实际和居民喜好,开设了十字绣、花艺、舞蹈和国学诵读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居民体验参与,既让居民增加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底蕴,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又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内涵,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百匠工坊”的打造,木匠、泥匠、园艺、手工艺等培训班的开设,既传授技能给居民,还直接解决了部分居民就业问题。居民吴国富原是自由职业者,经过参加社区举办的园艺培训,现已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园艺师,就近在“问花村”就职,月收入增涨近2倍,“以前在城里打零工,工资不高,离家又远。现在有了技术在家附近就业,既有丰厚的收入又能就近照顾到家里人,让我感到日子越过越好了。”吴国富说。

转化模式 创新发展

3处老人休憩的凉亭、妇女儿童亲子互动的空间、邻里一家人的“大通会客厅”、解读大通乡村振兴的“解语馆”……,大通社区提供的这些人性化亲民服务空间,让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与社区一墙之隔的“楠木林”是一处老人休憩地,亲民化改造前这里一片荒芜、无人问津,而今这里绿植丛生、干净卫生,成为大家常来坐坐的地方。“和以前相比,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到处鲜花盛开、生机勃勃,邻居间一起‘摆龙门阵’,和睦的生活让人感到很幸福。”年过古稀的杨荣祥老人笑着说道。一旁是菜蔬农场7队“王大爷菜地”,绿油油的青豆、苕菜等长势喜人。原来,社区将辖区内天健小区和问花村里的15亩多荒地整理出来,划分成8个地块组建菜蔬队,竟打造成了一个“菜蔬农场”,有需求的居民通过报名进行认领种植。这样一来,老年人便可以种菜打发时间,并通过开展种植技术、菜园美化等培训活动,进行种植大比拼、采摘分享会、厨艺大比拼等邻里互动活动,既丰富居民们生活,又拉近邻里情感,积极调动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菜蔬农场”作为“问花有食”亲邻食堂的直供基地,居民们可以通过供应蔬菜积分,凭积分去就餐,或者去“邻里自贸区”交易、爱心超市消费等。那些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的老人,那些不识蔬菜瓜果的孩童们,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社区发展模式转化,让居民更具主人翁意识,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社区责任心。现在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居民们大多都积极支持、参与。”周朝朋说。

如何引入资源,创新发展一直是大通社区思考的问题。2019年,问花村的逐步成形,带给大通人鼓舞人心的力量,不仅解决了近20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社区还整合辖区学校、酒店、农家乐等各类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让居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社区辖区内原闲置土地2400余亩,通过发动当地有情怀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问花村”文化旅游项目落户,打造精品海棠、梅花园区和“杨氏酒庄”“周粉世家”川西林盘等。现已栽种海棠、梅花约2000亩土地,将社区群众空闲耕地规模化流转到企业,有效解决土地闲置问题。据悉,下一步,社区将对接产业,将花的周边产品,像鲜花、盆景,花酿、花茶、花精油以及味道巴适的粉条等引入自贸区,引流问花村游客流量。通过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交易活动,带动产业创新,让老百姓切实增收。

同时,为了让居民就医方便,社区还定期邀请古堰名医坐诊,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自今年5月,大通社区历时短短3个月将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让社区大变样,更让居民多了一个“家”。

看着美如画卷的大通社区,一个集‘和谐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产业美’于一体的‘善美乐居’新乡村梦,正在实现的路上……(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图

上一条:大家亲切地叫他“援藏阿哥”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