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11/22/006565.html

等待处理…

李冰之前的蜀守被考古发现

点击量:74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东晋史学巨著《华阳国志》记载: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张若为蜀守。周赧王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秦昭襄王诛之,但置蜀守。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

蜀王时代随着秦并蜀而宣告结束,成都进入蜀侯、蜀守并治时代,成为了秦国蜀郡首府。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其子通国为第一代蜀侯,任命张若为第一代蜀守。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怀疑蜀侯绾有反意,将其诛杀,并取消蜀侯一职,只置蜀守一名。从此,成都由蜀侯蜀守并治时代正式转型为蜀守时代。公元前250年,李冰被秦孝文王任命为蜀守。

秦昭襄王所置的这名蜀守是谁?换言之,张若之后、李冰之前是不是还有另一位蜀守呢?史籍失载。幸亏地不爱宝,两千多年过去了,答案终于破土而出、大白于天下。

为配合银西高铁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2017年冬季开始,在西(安)咸(阳)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秦咸阳城遗址中发掘两座战国晚期秦贵族墓葬。这两座墓葬均未经盗扰,其中规格稍小的一座为一棺一椁二重葬具,椁室隔出头箱、边箱。边箱内发现大量殉牲动物骨骼,出土遗物共计40余件(组)。另一座墓葬规格较大,包括竖穴墓道和墓室二部分,使用一棺两椁三重葬具。墓道底部放置装有大量殉牲的木箱,椁室内隔出头箱,出土遗物共计155件(组),其中包括一件铜鉴。

2019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该铜鉴腹部的16字铭文,内容为:“十九年蜀守斯离造、工师某臣求乘、工耐”。这种铭文格式是秦昭襄王时代常见的三级职名联署,便于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进行层层追责。十九年指秦昭襄王十九年,即公元前288年,在这一年内,蜀守斯离督造了这件铜鉴。

司马迁《史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可见,秦昭襄王十九年,蜀守是斯离,到二十三年时,他已经离职他任了。而在秦昭襄王三十年,张若却再度成为蜀守。

《史记》将张若称为“蜀守若”,将李冰称为“蜀守冰”,与青川秦始皇九年铜戈刻铭之“蜀守金”、涪陵秦始皇廿六年铜戈刻铭之“蜀守武”一样,均是在沿用战国秦制之官称。以此推断,秦昭襄王十九年铭文里的“蜀守斯离”,也该与此类似,斯离只是名,而不是姓斯名离,正如张守节《史记正义》所注的那样:“尉,都尉。斯离,名也。”

或许因为斯离任蜀守时间太短,名气太小,而张若先后两次任蜀守,且与之有所交叉,所以《史记》《华阳国志》都没有写明“蜀守斯离”(当然也没记载更不知名的“蜀守金”、“蜀守武”)。又因秦孝文王即位当年就死了,当代有学者便怀疑《华阳国志》“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是误载,认为:“李冰在蜀大修水利,显然需若干年。因此当是昭襄王后期李冰即任蜀守。”其实这很好解释,秦孝文王即位时间再短,也来得及对李冰下达任命,他死后,李冰照样可以继续修建都江堰,继续留任蜀守之职。

“十九年蜀守斯离”战国铭文的发现,不但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也再次佐证成都史学家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不容轻易否定。(林赶秋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寻找石羊——序赵志伟著《花蕊故里》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