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12/27/006811.html

等待处理…

谱写田园牧歌的
乡村守望者

——记白平和他的青城湾湿地庄园

点击量:129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青城湾湿地庄园庄主白平被贴了很多标签,如“思想者”“厦大才子”等。和他相处较久的朋友形容他,“热情并孤独着”。他自己说他是“下得藕塘,上得讲堂”。和白平交流,他富有哲学思辨的见解、时而从嘴边蹦出的妙语连珠让人见识了才子的魅力;谈到农业,翻地、养鱼、编筐等农活他又如数家珍;如果走来一位诗人,他可以停下手中活计与你聊起乡村美学,正应了古诗里的场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样的白平,貌似让人看不懂,可只要你走进青城湾,无不被这里的田园生活和乡村美学所打动。13年打造、核心区占地320亩、投资近6000万元,我们可以从这串数字中窥见白平的人文情怀。

“长” 出来的田园风光

白平用了13年时间打造青城湾湿地庄园,今天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砖一瓦一沟渠,已经完全摆脱了移植感,一切都好似本就长在那里。就连那“吱嘎”转动的水车,也仿佛多少年来一直在唱着那首古老的歌谣。

青城湾湿地庄园坐落在柳街镇金龙社区,成青快速路旁边,是一个以“渔樵耕读、诗意田园”为主题的体验式、教育型文化庄园。大量的乔木,把庄园分割成了好几个各具特色的园区。樱语林诗歌、捉鱼溪、陌上采桑、童话走廊等,如诗如画的场景就在眼前。

走在庄园,随处可见木质或竹质建筑,营造出一种质朴的环境;按传统工艺建造而成的堂、馆、庭、院,虽功能各异,但均是浓郁的川西风格;还有木版雕刻、悬挂的楹联,甚至连菜园里的柴门上都是一首首古韵悠悠的诗词,仿佛置身国学大儒隐居修行地。如果说这是静态的美,那么,游动的鸭、在草丛里觅食的鸡、在田里劳作的农人,鸟叫、蝉鸣,徜徉在园内的游客就是流动的风景。动静相宜,形成一幅以绿色打底的斑斓田园图画。

说起打造“田园梦”的初衷,还要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巴中小伙白平考入了厦门大学政治学专业,彼时正值“工进农退”的肇始期,厦门大学怡人的校园风光给了白平田园牧歌般的大学生活,也是孕育他“庄园梦”的起点。

2007年,白平偶然在柳街镇邂逅一处清净地,开始追寻自己的庄园梦。十年弹指一瞬,从当初的盛年到今年50岁知天命的年纪,白平始终坚守,让梦境一步步照进现实。

“守” 出来的生态本底

青城湾湿地庄园,集食、宿、参观、游玩、体验于一体,这里也作为几届 “中国田园诗歌节”指定会场,还多次成为重大活动的指定举办场地。高峰时候,这里一天接待3000多人的食宿。

民以食为天。白平对食材有着近乎完美的苛求。他说:“食材好,食,才好!”

白平特举例说明。今年夏天,园内蔬菜队的几位阿姨集体请辞,问及原因,她们愧疚地称,自己也有亲戚受雇于别家干农活,人家的蔬菜二十几天就长成熟了,可以卖钱,而庄园里的,她们形容,都一个月了还长得“面黄肌瘦,鬼眉鬼眼的”。得知原因后,白平哭笑不得,他这样说服她们:“不怕蔬菜长得慢,也不怕地里有杂草,这才是农业该有的样子。”听到“老板”这么说,几位阿姨破涕为笑,继续干活。

在青城湾湿地庄园,蔬菜是自己地里种的,大米是自己栽植的稻谷,鸡鸭自不必说,就散养在庄园里吃虫子、水草长大的,而所吃的猪肉更是散养猪宰杀的。养在汶川深山基地里的藏香猪,雇了几个当地农民照看,流转了几百亩山地放养。用青草、玉米和杂粮,喂养整整一年,才会运回到庄园来供食客大快朵颐。所以,庄园里的猪肉自带Q弹特质。寒冬腊月,为了迎接新年,庄园大门口处悬挂了一块块腌制腊肉,其色香味形更引得人馋涎欲滴。

来到园里,亲自采摘蔬菜,再去捉一只鸡或几条鱼,在十多个开放厨房里,自己生柴火,或炝炒、或蒸煮,那燃起的阵阵炊烟见证了美食从采摘到制作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浓浓乡愁袭来,幸福感无可比拟。

“拓” 展开的乡村美学

人们常说,热爱美食的人,也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在青城湾,学会真正的生活,田园和诗意并存。而白平,他渴求的不单于此。他有着更高的追求——打造新古典乡村美学。

白平这样解释他的新古典乡村美学:新,相对的词是旧,意即跳出常规的模式;古典,理解为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乡村美学,自陶渊明始,集“自然之美”“淡泊之境”“悠游之乐”这三重境界,使之成为田园诗歌和乡野文学的审美核心。

所以,白平于今年10月引进了蓝染工艺。蓝染作为上千年的一项染布工艺,集合了自然之美、手工之美,传递了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同时,白平又从这里“嗅”到了商机,将产业融合,游客不仅可以来参观、体验,亲手制作后的成果还可以带回家收藏,这就形成了带得走留得住的文化记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部分需求。

白平正在打造的一个板块是自然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孩子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培育其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将绘画、书法、印染、音乐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这就是‘活化’的生活。”白平说。

有这么多的构想,白平一一亲身践行。所以,他的后备箱里至少备有3双鞋子、3套衣服,一套便装搭配运动鞋,是他在陆地上劳作或巡视用的;一双筒靴和工装,是他下塘清淤或清理杂物时穿的;如果有需要接待的重要客人,他会换上一套西服和穿上皮鞋。但是,这样的时候非常少。用园里工人的话说,“你要找白庄主,园子里那个戴眼镜的、矮矮胖胖的,穿着最不修边幅的就是他了。”

如此接地气的白平还有很多构想,他想要利用在地自然文化资源禀赋,构建一个产业融合的文旅生活空间,前13年,他概括为人生的“上半场”,现有的田园格局、文化底蕴已经铸就;接下来的“下半场”,就属于他和他的青城湾,如何打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将古典文化和人们的时尚生活相结合,串联起人们的情感记忆。白平说,他将植入人文科学研究、大健康养生等产业,未来将继续探索和不断努力。

采访结束,夜幕悄然降临,庄园更多了几分悠然。当你听着屋外的溪流声,画眉鸟唱着催眠曲,头顶星空,这里的夜晚,足以盛放你全部的安宁。

(本报记者 缪英 文/白平 供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城区86座桥梁有了“电子身份证”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