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1/14/006922.html

等待处理…

民政暖民心

——我市2019年民政工作纪实

点击量:38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民政工作,也许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显山露水,但作为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19年,我市严格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以高标准、高质量引领民政事业改革发展。

关爱儿童 他们都是祖国花朵

近日,在我市社会综合福利院,记者见到了5岁的晨晨(化名),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当你得知他的身世,越发会产生怜爱之情。晨晨的母亲2019年9月因贩毒被公安机关抓获,父亲魏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于2015年7月被判刑4年,2019年7月刑满释放后,一直未到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社区报到,也不履行对晨晨的抚养义务。由于晨晨的父母尚在,且父亲已刑满释放,并不符合困境儿童救助政策,也不符合入住福利院条件。但实际上,晨晨处于无监护人看护状态。在接到灌口街道办求助后,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召开协调会,商讨晨晨的看护问题。经商议,为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决定将晨晨交由市社会综合福利院临时代养,后续事宜再行商议。

在市民政局的倡议下,八方爱心汇聚,社会各界纷纷给晨晨送来衣物、玩具、学习用具等。晨晨在福利院的阿姨们和护理员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据了解,2019年,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责任书376份。举办儿童福利主任培训讲座2期,开展专题活动10场;建立都江堰市教育公益联盟,为留守儿童募集免费学位20个。救助困境儿童33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6.87万元;救助孤儿59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74.94万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是花园里的朵朵蓓蕾。

爱心食堂 老人就餐不再难

近日,记者来到幸福街道彩虹社区爱心食堂,只见1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人头攒动,志愿者们正耐心地为老人们分发碗筷、端菜盛饭。就餐间隙,老年人们还一起拉拉家常,邻里情更近了。社区老年人肖正品说:“这里的饭菜干净卫生,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记者了解到,在彩虹社区居住着不少独居、空巢老人,爱心食堂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就餐问题。据了解,爱心食堂运营以来,每天中午都有社区老人前来就餐,对于80岁以上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体每餐只收8元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满足我市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市按照“长寿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的服务模式,打造“城区15分钟,郊区30分钟”助餐配餐服务网络。2018年建立了老年人助餐服务点9个,划拨建设和奖励补贴51万元。9个点位分别为灌口街道柳河社区熊猫园众筹餐厅、太平社区众筹厨房、平义社区助餐点,银杏街道壹街区爱心食堂、上游社区协力长寿食堂、朝阳社区朝花夕拾食堂,聚源镇笆桥社区众筹食堂、圣庵社区青城花田凡花餐馆,幸福街道彩虹社区爱心食堂。

我市对建设点位验收合格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奖励补贴,同时对就餐对象属于都江堰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给予每人2元就餐补贴,逐步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确保助餐服务有的放矢,推动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接待老年人就餐上万人次。

适老改造 老人生活更方便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往往导致行动不便。2019年,我市坚持以“改造主体多元化、改造需求差异化、改造内容多样化”为基本原则,围绕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不断优化老年人现有住宅和居住空间的适老水平,减少老年人居家养老存在的风险,创建宜居适老居家环境,增强家庭养老功能,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和自理能力。

据了解,2019年共有500户具有都江堰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主要为老人配备助餐、助行、助浴、助急、助厕类设备,进行家庭环境的无障碍改造。同时,利用医疗、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通过专项终端和布线,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此外,市民政局通过有针对性地配备康复辅助器具、设备、仪器,对老年人缺失的生理功能进行补偿、代偿,改善和提高老年人适应居家生活环境能力。

老人的生活更方便了,脸上绽开了笑容。据了解,改造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乡镇(街道)配合,按照“宣传—申请—入户评估—方案设计—实施改造—项目验收”六步走的方式有序开展。截至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回访,老人们对开展此项工作都非常满意,老人发自内心地笑了。在他们看来,政府心里装着他们,都江堰这方山水更加美丽。

依法救助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

2019年12月13日,汪文柱一大家人脸上洋溢着欢乐之情,来到我市救助管理所向工作人员赠送锦旗。60多岁的汪文柱老人家住温江区,膝下有4个女儿,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余天,大女儿汪明清仍难掩激动之情,她对记者说:“太感谢都江堰市的朋友们了,如果没有救助站的帮忙,我父亲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据汪明清介绍,11月16日下午,她父亲出门逛商场时走失,老人是一名聋哑人,头脑不大清楚。家里人焦急万分,四处寻访无果。

流浪到我市的汪文柱老人被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发现,民警及时把老人送往市救助管理站。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天空的雨越下越大,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何玉林、李巍仍坚守岗位,做好值班工作。通过市救助管理站监控录像,记者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几名民警将老人带到救助管理站大厅,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为老人送上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在与老人手势交流的过程中,李巍突然想起,前几天救助站收集到一则寻人启事,照片上的人和老人很像,便急忙到资料室拿寻人启事。在监控录像中,记者看到李巍一路小跑,可见当时的心情非常急切。当老人看到寻人启事时,一个劲地用指着自己,在场的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老人找到家了。

“作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遇上这种情况责无旁贷,必须一管到底!”一位工作人员的话掷地有声。2019年,市民政局救助站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应助尽助”的原则,以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重点,认真落实救助管理相关政策,积极救助流浪人员。今年以来,救助站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11人给予救助,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站内滞留流浪无名氏精神病患者35人次得到医院治疗,救治率达100%,其中通过查询寻亲服务9人寻亲成功,另滞留3个月以上的4名受助人员按程序落实福利安置,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

2019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寒冬送温暖” “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率100%,救治率100%。开展街面日夜间巡查300余次,发放御寒棉衣裤(含鞋袜)18套,并保证了食品和药物供给,确保了全市范围内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发现,有效救助。

文明祭祀 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2019年,我市充分考虑清明节、中元节祭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做到早安排、早研究、早部署,确保清明祭祀安全、文明、有序。成立了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清明祭扫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统筹安排清明节、中元节祭扫安全保障工作。

清明节、中元节期间,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生态祭祀、文明祭祀,共向市民免费发放祭祀鲜花1.5万余束,有效杜绝了燃放爆竹和焚烧香蜡纸钱等行为,防止了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据统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公墓机构及周边鲜花销售比例达85%,香蜡纸钱售卖量同比减少80%,鲜花祭祀比例达90%,生态安葬率同比提高20%,逐步实现了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目标。

2019年,我市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采用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味江陵园、宝山塔陵园免费向市民提供110个生态穴位。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29日在我市味江陵园举行的器官捐献者公益缅怀纪念活动,受到了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全搜索等省、成都市共10多家媒体的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2019年,我市进一步规范低保动态管理,完善多元救助服务,提高特困供养水平,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养老综合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市将坚持把民生工作与主题教育深化整改工作相结合,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民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资料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