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是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18年承办了“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129名学员启动了“我们在一公里”5年跟踪,延长培训、贴近服务,持续为学员所在村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动能。
2020年,项目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身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8名学员牵动着党校教师、学员和“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们的心。继党校发起为恩施学员定向捐款后,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全国学员自发响应,“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发动我市7个社区的群众继续为恩施捐款助力,情同手足的无私之爱在一场场暖心接力中完成了温情传递。
“我们镇一下出现5例疑似病例!”
“为什么这么多?“封村没有啊!”
“恩施离武汉有多远啊?”
“你们村口罩够不?”
“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需要大家做点什么吗?我们永远在一起。”
2020鼠年春节,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的微信大群再次沸腾了起来。此刻,群里的18个人牵动着所有学员的心,他们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8个村寨,这里也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虽然,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已结业两年半,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28名农村党员干部的心却紧紧贴在一起。
爱是相互滋养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疫情袭来,全国上下都投入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疫情之初,市委党校果断作出决策,及时成立调研专家组,启动了流动党校“零距离”融入体验式调研。
短短几日,借助日常铺就的学员网络,市委党校专家组不仅完成了成都市崇州、大邑、郫都、蒲江、新津等13个区(市)县返乡农民工滞留问题专题调研,还以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远程方式,获得了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5个贫困村调查样本,其中占总样本比18.75%的湖北9个村的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疫情影响下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滞留困境及对策建议》等2篇咨政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领导认可,被四川省咨询决策部门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重大公共危机状态下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调查与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新形势下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新实践、新探索》2篇研究报告的新鲜出炉,成为疫情当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触手可得的实用操作指南,同时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因时制宜地为全国学员输送去基层治理的新鲜养分。
面对调研取得的可喜成果,党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把学员当做宝贝,互为案例,亦师亦友。开展跟踪问效的‘我们在一公里’项目已是第3个年头,我们与深度联系的学员之间早已不是普通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成果是我们互相滋养的最好结果。”
爱在点滴间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28个学员,128通慰问电话亲切而温馨,虽然远隔千里,学员们的心被捂得暖暖的。也许,为一线社区干部送上自制奶茶,小纸条附上鼓劲的话语,给天各一方的学员拨通电话都看似微不足道,但点滴之间却饱含质朴的情谊。
学院老师们宁愿自己到便利店排长队买口罩,也要把爱心企业捐赠的3000个口罩一个不留送到“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的社区,壹街社区党委书记、学员王利说:“我们恩施州还有更需要口罩的学员,请邮寄给他们吧!”
恩施市盛家坝镇麻茶沟村委会主任刘先松从腊月廿八开始就奋战在村子里,一刻也没有停息过,连续坚守了十余天后,还是因为镇上有了确诊患者,村里有了密切接触者,不得已提高警戒24小时随时卡点驻守。一段时间以来,刘先松工作强度极大,体力透支,还不能与妻儿亲人团聚,就在最为无助和苦闷时,他接到了学院林天若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的关心和祝福给予了他战斗的动力。
通过微信、电话,“我们在一公里”项目教师了解到黑龙江学员李雷所在的进步村因防疫物资缺乏,一个一次性口罩都要带一周,有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防护口罩,只能翻出家里的棉布口罩代替。于是,学院打算邮寄部分口罩帮助他们缓解困难,可李雷先后3次婉拒了学院的好意,他说:“我们这里疫情不算严重,能克服困难,还是把口罩送到南方像湖北这些更需要的地区去吧!”
战“疫”行动还在继续,爱心口罩寄到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大地龙村后,村党支书记兼主任黄泓和村民们都感动不已。他的家人也感受到了来自千里之外“母校”的支持力量,爱人的话温柔而决绝:“黄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村里需要你,全村人民的健康安全需要你,关键时刻你就放心去吧!”
爱在“做加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为了向坚守防“疫”一线的恩施州18位学员表达敬意和关爱,2月28日,学院党总支在学员内部发起了为学员所在的18个村的定向捐款活动。
次日,在学院捐款活动的影响下,浙江学员、庆元县大济村第一支部书记吴林芬在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班微信群里发起定向捐款倡议。学院教师考虑到大家都是一线基层干部,劝大家不要让献爱心成为负担。可是,吴林芬的一句“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一出,群里学员一呼百应。
在吴林芬的捐款公示中,学员们发现有3笔捐款都来自山东蒙阴县的赵晓红,3次捐款都是100元。因为学院老师在之前两次跟踪回访中都没能和她取得联系,后来才得知年仅38岁的赵晓红同学已于2019年因病去世。由于学员之间情深意重,她们代为赵晓红捐款,所以才有逝者的名字在捐款单上出现了3次。就这样,爱心接力穿越中华大地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恩施。
爱的传递生生不息,经历过大地震的都江堰人民更加懂得感恩。在彩虹社区党总支书记欧显龙、壹街社区党委书记王利、永寿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朝晖的发动下,“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所在的彩虹社区、壹街社区、永寿社区及相邻的4个社区居民踊跃参与,上至8旬退休干部,下至稚朴幼儿纷纷慷慨解囊,爱心不论大小,犹如股股涓涓细流,从各个小区、居民小组、爱心企业汇集到了一起。这些社区上千居民的捐款达到20余万元,当这些爱心捐款通过恩施州慈善总会转到18个村后,学员们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从恩施州涌向都江堰市。
爱在“一公里”
一次“邂逅”,天长地久
“我们村土鸡养殖户原本协议正月初三出货交易,但因疫情无法运出,接着也患病死了4000多只,损失20万元。”在电话回访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木车坝村党支书向得均的时候,党校教师得到了令人惋惜的消息。
2020年也是恩施州18名学员所在村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但是因为突如起来的疫情,让他们不少村的产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党校教师和党员志愿者们又开始为学员们村的生计和复工复产忙开了。
2月11日,蒲阳街道棋盘社区党总支书记、致富带头人李天平通过网络直播微课堂,远程连线贵州学员台江县老屯乡翁你村村委会副主任邰勇,指导猕猴桃嫁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让台江县翁你村的100余亩山地猕猴桃有了24小时“在线管家”。
成都村政学院“我们在一公里”企业家志愿者、小院文创总经理杨绍鑫视频连线宁夏做生态养殖的学员王瑞刚,线上交流指导市场销售链培育问题。针对学员家乡土特产和种养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杨绍鑫还专们为学员们录制了一堂《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网络视频教程。
“欢迎恩施学员老家的村民到我们茶厂来上班。”福建省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余海燕首先向恩施学员发出了邀请。“成都富士康招工,我们可以帮忙联系,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大巴车来恩施接你们。”欧显龙把在公交公司工作的哥哥也加入到了这场爱心接力当中。蒋朝辉考虑到恩施学员来成都,需要隔离,她还与恩施学员约定:“你们来成都后隔离的费用不用担心,由我来承担,家里安顿好放心过来就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幕幕众志成城的感人场面,让“我们在一公里”项目组老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项目组一定要把5年跟踪问效做好、做实的决心。“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一定会带上课程、踏上旅程,相约行走在恩施州的山水间,看遍18个学员所在村村寨寨。项目也许会结束,但是学员情谊会是天长地久。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对疫情结束后的恩施送教之行充满希冀。(通讯员 林天若 张杪 本报记者 洪伟 文/李晴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