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4/24/007486.html

等待处理…

堂倌重现都江堰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图
点击量:47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有贵客到,贵客两位,里面请——”随着一声长长的吆喝,一个“堂倌”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堂倌,年轻人往往只在影视作品中见到,他们能说会道、察言观色,还有就是好记性。作家汪曾祺回忆过一个堂倌,他在云南念书时曾在这家饭馆吃过饭,几十年后故地重游,堂倌依然能记起他的名字。一个饭馆每天要进出多少人,隔了几十年,这是什么记性?

老四川的堂倌也颇有特色,有一口流利的说辞,集门迎、领班、服务、点菜等多种职务于一身,是饭馆的“门面”,甚至能成为饭馆的“招牌”。旧时流传着一句口头禅:一堂、二柜、三灶、四案,足以说明堂倌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跑堂文化逐渐没落,堂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今天,随着川菜走向世界,传统文化越发兴盛,堂倌这个职业又重现“江湖”,近日,笔者在我市“北京烤鸭爱上川菜”餐厅邂逅了一位叫王咚的堂倌。

顿悟人生浮沉

王咚,今年50岁,石羊镇人,认识他的人都叫他一声“咚哥”。他说自己经历颇丰,却始终爱好文艺,尤其钟爱传统文化。他向记者回忆起幼年时赶场的情景,围着一个卖“耍书”的挪不开步。所谓“耍书”,是过去一种油印的手册,内容多为劝人向善,如《增文贤文》,卖书者以一套“扯买主”的顺口溜吸引人,讲完一本书,最后多以“这本书、到此完,大家看后多宣传”结束。王咚听了,有趣的话语可以牢牢不忘,在家时经常练习。青年时候,王咚又结识了几个文艺界的朋友,其中有能作曲作词还自己演唱的李武,王咚笑说自己什么乐器也不会,还曾跟着朋友组乐队闯北海。

一路走来,王咚干过工人,搞过销售,做过装修,在上市公司干过后勤,在奎光路上开过面馆,几十年风雨,有成功,也有过失败,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练就了好口才,懂得了如何待人接物。夜深人静时,他常常思索,自己人生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偶然一次,王咚在电视上看到了路明章老先生的专题片,他突然顿悟:这才是自己喜爱的工作。路明章,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称为“成都最后的堂倌”。14岁起便在成都餐饮界“跑堂”,先后在成都知名的“大地春”“龙抄手”“成都餐厅”担任头牌“堂倌”。只要食客进了餐馆的门,引座、挂衣帽、落座、摆台、上茶、点菜、算账、送客……就全由路明章一个人来招呼接待。很多人光顾这些餐馆,都是冲着路明章的名头。

向路明章学艺的念头在王咚心中萌生,可如何能联系到这位名人呢?王咚录制了一段视频,介绍了个人情况,托人交到路明章先生手中。路明章被王咚的诚意所打动,来到都江堰,向王咚传授堂倌技艺,“堂倌,也叫招待员。俗话说‘卖不卖钱,全靠招待员。’”路明章的话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值得王咚细细琢磨。王咚还对记者说:“他本名王冬,‘冬’旁边这个‘口’字,就是路明章为他添上的。”

明悟说话方寸

王咚说,几十年的生活积淀,仿佛都是为这个职业准备的。他对人生的理解,在学习堂倌技艺中进一步升华。后来,他与我市餐饮业大咖余刚相谈甚欢,因为有共同的理念,他来到“北京烤鸭爱上川菜”餐厅,做起了一名真正的堂倌。

如果你到过“北京烤鸭爱上川菜”餐厅,一定见过王咚,他或着长衫,或着唐装,用一脸笑意,一口带有音律的亲切用语迎接客人。王咚说,“堂倌称鸣堂技艺。有六大鸣堂,分别为引客鸣堂、介绍鸣堂、应允鸣堂、吆喝鸣堂、结算鸣堂、送客鸣堂。每一步都是经典。通过自己,让客人尤其是年轻客人可以了解到精湛的传统技艺!”

在包间里,王咚会用一口标准的京腔为客人介绍北京烤鸭,他说,堂倌技艺也应该随时代发展。他可以说四川话,甚至地道的河西味,也可以说一口带着京腔的普通话。“北京烤鸭爱上川菜”就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川菜就是麻辣。”王咚说,这是一种比较狭隘的误解,“川菜是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红烧、五香、糖醋、红油、鱼香、怪味、椒盐……口味非常多,几乎是包罗万象。”王咚说,川菜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要立足传统,地道的味道不能失传。而像‘跑堂’这样的老技艺更应得到保护和发扬。”

在王咚的眼中,一个餐厅的风格就是其堂倌的风格,他在餐厅中,始终笑脸迎人、不卑不亢,他说:“我要以自己的言行获得别人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在未来的日子里,王咚将和都江堰餐饮人一道,不断地顺应时代,将川菜文化和堂倌文化发扬光大。

上一条:独臂画家颜声祥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