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5/29/007636.html

等待处理…

关于王婆岩来历的N个版本

点击量:212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这几天天气热了起来,位于玉堂街道三溪社区的王婆岩也随之热闹起来,原因在于这里植被好,凉快,有来自密林的凉风吹拂你的秀发,有来自高山的溪水淹没你的脚背……抬起头来,甚至可以清晰地望见不远处的老君阁。于是,笔者想聊聊关于王婆岩的美丽故事,需要说明的是,今天聊的主要是传说,是神话,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瞎话。

关于“王婆岩”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有一个王婆助李二郎降服孽龙的传说。古时岷江有孽龙兴风作浪,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受骊山老母点拨,决心降服孽龙。二郎带着哮天犬来到灌县,跳进岷江与孽龙搏斗。双方斗了几天几夜,不分胜负,他的兄弟伙——梅山七怪闻讯赶来助战,孽龙打不过,逃到青城山一带,紧追的二郎顿时失去了目标。

孽龙化作一个大汉,因又饥又渴,在山上的一家王婆面馆吃面。孽龙三口两口吃下王婆做的面后,只觉得腹中剧痛,想吐,却吐出一根铁链,铁链的那头早已锁住了孽龙的心肝。王婆原来是骊山老母所化。传说中孽龙被降伏之处,就是今天的王婆岩。

这当然是一个神话,神话的前半截还可以扯上《望娘滩》的故事。在我的有限的阅读里,骊山老母这个神仙经常出现,还是穆桂英的师傅。还有一个版本,说是很早以前,三溪溪边住着一位善良、乐于助人的王姓农妇,汲甘泉为路人解渴,煮菜面为脚夫充饥。人们都亲切地叫她一声“王婆”。后来,青城山下黑龙肆虐,神人杨磨与黑龙斗智斗勇。在黑龙变成水牛后,杨磨施法术,把黑龙化成的牛的牛尾斩断。黑龙逃入三溪,流出的黑血染黑了三溪,到了王婆岩它变作挑夫,要王婆煮面。王婆灵目见是黑龙,将面揉成链条,锁住了黑龙。杨磨让黑龙排水造田,造福百姓。

在这个版本中,出现了一个叫杨磨的神仙。我查了一下,五代时杜光庭《治水记》说“杨磨有神术,能伏龙虎,于大皂江侧决水壅四,与龙为誓者”。据说,羊马河的来历也与他有关。考据这种事我做不来,但我倒相信,在迢遥的历史中,真有王婆和杨磨这样的人。老百姓口口相传,为他们增添了神话色彩,让我们面对这片山水时,多了景仰与崇敬。

前几天到王婆岩耍,在一家名叫“三溪望阁”的民宿,给主人讲了一个张俞与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家喻户晓,我也不多说。张俞,字少愚,隐居青城山,自号白云居士,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他既是有名的诗人,又是具有深刻政治思想的学者,更是矢志不渝的寻道者。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诗,就是张俞的作品。苏东坡曾到过青城山,对这个地方很是赞赏。北宋熙宁年间,张俞在此接待他的好友文同。就是这个能诗善画名噪京都的文同,带来了表弟苏东坡对张俞的慰问,并说东坡居士他日也想来此归隐相依。这就留下了一个久久的企盼,给历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悬望,于是,幽幽青城便有了这个“望坡岩”。时光荏苒,望坡岩渐渐被人们叫成了“王婆岩”。

当时在场的还有“爱酒庄”的老板孔皓,他拍了个练太极拳的视频放在“抖音”上,并引用了这个故事。有人问这个故事是不是杜撰的,当然不是我瞎编的。张大千1940年作《青城望坡崖图》,在款识中为“王婆岩”正名,应为“望坡崖”。款识曰:“文路公镇蜀,买青城杜光庭读书堂故址以赠隐士张愈,号白云隐居。与可远蜀访之,苏子瞻因有归隐相依之约,愈遂剖险阻,期其归来,故云望坡,乃误为王婆崖也。庚辰八月写青城望坡崖,用石溪笔法。蜀人张大千。”

张大千在青城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知道这个传说不足为奇。《青城望坡崖图》就珍藏于成都浣花溪公园旁的四川博物院,我曾亲眼见过,只可惜没能与现实中的王婆岩产生联想。有次与我市作家马瑛聊起此事,他笑说他不相信苏东坡会有归隐之意,因为他性格豪放、喜欢热闹,在密州做官的时候,苏东坡曾带着全城的人出去打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他想归隐,似乎有点讲不通。当然,苏东坡肯定来过都江堰,有一首诗叫《送鲜于都曹归灌口旧居》。其中有两句:“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犀浦”“索桥”“伏龙观”这些地名都在其中,到过都江堰确凿无疑。据说,位于我市聚源镇的迎祥寺就曾有苏东坡手书碑。当然,现在找不到这块碑了。我在街头巷尾听过一个龙门阵。说是迎祥寺有了这块碑,因为苏东坡名气太大,来看的人太多,那时候用斋饭是自愿给钱,于是寺里亏空太大,不得以将碑沉入了井中。至于这个龙门阵的真假,不好说。

于是,隐士张俞结庐青城山隐居,和大文豪苏东坡素有交情,闻朋友要来访,天天在岩上候望,故此又名“望坡岩”。据称,那时候游青城山,从王婆岩进山有一条捷径,张俞在此等候,说起来也有道理。

近日,笔者又看到一个版本,把主人公换成了赵玉。赵玉是皇室亲王,与苏东坡情谊深厚,交往密切。到了神宗熙宁年间,赵玉和苏东坡由于反对新法,赵玉出京隐居西蜀青城幽壑处。数年后,赵玉约苏东游青城山,每天傍晚临岩远眺,盼故人远道来此,故名“望坡岩”。

还有一个版本,把主人公换成了茶农起义的首领王小波。说是宋太宗时王小波、李顺起义,青城山茶农望穿双眼盼王小波、李顺打回来,故此地又叫“望波岩”。

一个王婆岩的来历,竟有这么多版本,真应了《哈儿师长》里的那句话:“和尚敲木鱼——多多多。”说都江堰这片土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由此也可见一斑。听了故事,再来王婆岩,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便有了深深的感情。说不定某天,你在灌县老茶馆里又听了一个全新的版本,到时别忘记告诉我哦。(宋正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花事了处绿正娇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