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6/16/007744.html

等待处理…

舌尖上的香酥记忆

——记文记糕点的传承发展历程

点击量:66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夏日的清晨,古老的岷江水流经都江堰宝瓶口、南桥时似乎奔腾得更加欢畅,它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奔流而下灌溉了成都平原。文记糕点第四代传承人文斌从小在岷江河畔长大,对他来说,让他魂牵梦萦的岷江味道就是文记糕点的味道,其原材料来自岷江水沃土滋养的糯米、绿豆、花生、芝麻、玫瑰花等,经过他的调配制作,核桃糕、绿豆糕、鲜花饼、米花糖、花生占等几十种类型丰富、口感细腻的文记糕点便呈现在食客面前。当你喝下午茶时,有了甜的、咸的糕点陪伴,再平常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轻松且有滋有味。

文记糕点的渊源 上百年技艺传承

今年57岁的文斌从事糕点制作已有40余年,以其家族姓氏命名的文记糕点于2019年成功申请都江堰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记糕点历史悠久,其技艺可追溯到近200年。文斌的父亲文开兴出生于1930年,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是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作为文记糕点“活的见证”及第三代传承人,他向记者讲述了文记糕点的传承脉络。

清代中叶,文记糕点第一代传承人林吉安在灌县南桥外(现离堆公园门口)经营糕点铺“金果铺”,深受大众百姓喜爱。后将此技艺及“金果铺”传承给秋正仙(第二代传承人)。民国年间,13岁的文开兴拜至秋正仙门下,作为文记糕点第三代传人学得中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并将此技艺发扬,不仅被誉为当时的“四川蜜饯第一人”,还为成都传统名小吃“赖汤圆”汤圆心子的研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文开兴勤历一生,他喜欢制作糕点,讲究做好味道、货真价实的糕点,因此一直以来颇负盛名。上世纪70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公私合营之后,文开兴进入当时的灌县食品厂担任技术骨干。而其子文斌作为文记糕点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13岁便进入灌县食品厂工作,16岁就担任技术骨干及车间主任,并于1993年前往广东深造糕点制作技艺。

如今文斌手中还保留着一册当年的学习资料,上面记载了很多中式糕点的制作工艺。由于常年翻动,书页已泛黄,边角处已破损,但文斌却极为珍视。如今,这本资料册已成为他家的“传家宝”,时不时地,他就拿出来翻阅并指导儿子文祥。

上世纪80年代,文斌开了自家的糕点作坊“文记糕点”,制作各种馅料的糕点,至此,文记糕点的芳香弥漫在都江堰的大街小巷,成为很多人舌尖上的难忘记忆。在很多人眼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很难找到儿时的味道以及从前的味觉记忆,但文记糕点还是老味道,文斌表示,“这些年,我们的糕点一直沿袭传统,味道没有走样,只是外形愈来愈精致,口感越来越细腻。”

做了半辈子的手艺匠人,文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良配方,如今,他制作的糕点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留住了人们的情感记忆。

揉搓装按炒擀切 把生活艺术化

看文斌现场制作糕点,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只见他左右手交替揉面,身子左右摆动,仿佛是在跳一支优美的舞蹈。当给绿豆糕脱模的时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敲打之间极具艺术感。

文斌现场演示了几款糕点的制作过程。

制作核桃糕时,他首先取精制糯米粉揉搓,只见他把双手打开,左右交替,似在揉搓,又似抚摸。文斌说,食材也有调性,这道工序是为了把糯米粉的“性子”给搓得柔软。食材在每个季节、每个时令的调性都不一样,特别是夏天和冬天反差极大。这或许是文斌和食材之间的秘密吧,他们互相传递情感,彼此依恋。没多久,糯米粉已经揉制好了,将其分成三份。一份加入调和好的核桃、芝麻粉,再经过反复揉搓,筛漏,目的是为了让做出来的糕点更柔软细滑、入口即化,而多少粉该配多少比例的糖、馅料则有严格的称重。之后就是装箱蒸煮了,以一层米粉垫底,铺平压实,将和好的馅料铺平在米粉底上,压平实,又在其上平铺第二次米粉,修平压实。上锅蒸煮约七八分钟取出,反扣在案板上,以长尺宽刀把核桃糕切成小方块,一架核桃糕就打好了。

制作花生糖,则首先将糖和植物油反复炒制,再倒入一定比例的花生粒,用力炒制后,倒入平整的箱中,压实撵平,反扣桌面上,切块晾凉。没凉透的花生酥有些黏牙,但可以拉出长长的糖丝。而凉透的花生酥,吃起来酥脆可口。

最妙的要数文斌制作绿豆糕了。一堆揉好的绿豆粉装入模具中,模具是一块年深日久的木块,其上被凿出一个个小方块,最下面雕刻有花纹。别小看这装的过程,文祥虽也学习几年,但装置时会多出很多绿豆粉。而文斌装置的时候,三个手指一撮,粉末刚刚好,用手掌按压一下就贴实了。而后,只见他左手端模具,右手持棍子,在模具头尾各敲一下,“啪”一声将模具倒扣在案板上,再用棍子使劲敲打中段,绿豆糕应声脱落。揭开模具,一个个印花绿豆糕排列整齐。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带有表演兴致的制作方式让人大饱眼福,临走时总要买些糕点,感觉才对得起手艺人的卖力演出。

中央厨房配送模式 做精品塑品牌

文记糕点铺开在太平街,集售卖、展示、制作于一体,传统的手工糕点搭配古色古香的装饰,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这里的一切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橱窗里展示着各类原材料,有绿豆、花生和剥好的核桃仁。“所有原料,只要我可以制作的,就绝不买半成品。并且不用任何化学添加,手工糕点就是要原汁原味。”文斌告诉记者,鲜花饼中的玫瑰花原料都是他每年三月带领家人一起去玫瑰园亲自采摘的。

2017年,文记糕点注册了都江堰祥龙达文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由儿子文祥负责,自此,也标志着文祥从他父亲文斌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他不仅传承了手艺,还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糕点文化发扬光大。

2007年,文祥从部队退役后,经过考察将文记糕点铺开到了成都市区繁华地段,一度达到十多家。但去年他关掉了部分店铺,开始潜心做品牌。他表示:“做一家店就要做成精品店,不仅有好吃的糕点,更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目前,文记糕点以中央厨房配送的方式设立5家直营店,其中4家在成都市区,常年供应核桃酥、绿豆糕、葱油饼、鲜花饼、花生糖等二三十种传统糕点。一家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将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

文记传统糕点作为都江堰地方特色产品还应邀亮相201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受到国内外嘉宾一致好评。近两年,文记糕点开发了更加符合当今人们崇尚营养、美容、食疗、休闲理念的系列礼品,成为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文祥说:“今年文记糕点申请成都市级非遗,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把传统食品做成有时代感的产品。”

糕点对于喜欢美食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光更迭流转,如今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却还有一些人会逆着时光去回溯、去追寻、去捡拾,试图留住这舌尖上的技艺。如若生活是眼前滚滚东去的岷江水,文记则化为涓涓细流,愿意慢一点,再慢一点,择一事终一生,专注于纯粹的技艺,追求精神上的丰盈充实。文记百年传承的不仅是古法技艺,更是漫长岁月逝去还依然坚守热爱的那一份初心。从文记糕点第五代传承人文祥身上,能看见文记糕点的未来。

一份老字号糕点

是儿时的记忆

是故乡的情怀

是生活的甜味

是历史的沉淀

是文化的传承

文记糕点将继续遵循手工制作方式

去留住人们的味觉记忆……(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