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7/14/007896.html

等待处理…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开启健康“心”生活

点击量:59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孩子回家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一说话就‘横眉冷对’!”“发现孩子有早恋迹象,躲起来偷偷看黄色小片。”“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很在乎自己身体发育状况,时不时摸喉部看喉结是否长出,撩起衣服看有无腹肌。”采访中,对于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来说,这是他们遇到的共同困惑。

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学博士张薇介绍,青少年时期虽然身心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这一特殊阶段,父母、老师有责任及义务正确引导他们辨别良莠、分清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心”生活。

性教育是一门学科

7月8日,市塔子坝中学邀请心理学博士张薇为七年级七班的同学上了一堂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性教育》为主题的讲座。

“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身体健康≠健康、心理健康≠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积极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针对青春期男女生不同的生长发育、心理特点及性的认识,张薇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和精彩演讲,以及问答等互动方式,向同学们解答了青春期生理特点、心理变化和保健等常见问题,引导同学们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大方、坦然地接受和应对青春期突如其来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并教会同学们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中如何把握距离、做到自尊、自重、自护、自爱。

原计划一小时的课程延长至两小时,同学们饶有兴致。当讲到男女生不同的生理构造时,同学们刚开始会低下头不好意思。当老师深入浅出剖析,并讲述清楚我们的性器官和眼睛、鼻子等器官一样,是身体正常的一部分及延伸,到每一个人如何从受精卵结合为胚胎,母亲再经历怀孕、分娩时,同学们都能严肃、认真地对待。

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就青春期的烦恼和老师展开交流。余震宇同学说:“通过老师这堂课,我知道了自己要和父母多交流,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了自己。”董虹麟同学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她告诉记者:“以前,父母在给我讲解青春期知识时,总是遮遮掩掩的;其实,性教育和我们的语文、数学一样,都是一门学科,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我们应该科学、正确地看待。”

同学们的一席话道出了性教育的缺乏和迫切。七年级七班班主任老师李鸿有着1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相处得亦师亦友。她介绍,家长们常常最关心的是孩子们是否有早恋的倾向,其实,作为老师,她最关心的是孩子们身心是否健康,十二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心都发育很快。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各种自媒体信息铺天盖地,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了解青春期发育状况迫在眉睫。

家校联动开启“心”健康

张薇博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曾受邀参加我市“李冰讲坛”及为都江堰中学学子做考前心理辅导等,对各种常见精神疾病及情感障碍疾患(躁狂、抑郁、焦虑症、情感脆弱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治疗体会。

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张薇有着这样的体会:孩子们的多数不良行为基本上是家庭的影射,在原始家庭都能找到背后的影响因素。张薇介绍,首先,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又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应及早求助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性懵懂等常见烦恼,这时候,父母及学校应该正确对待,家长以身作则,换位思考,切勿大惊小怪,简单粗暴;而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因此,首先早期给予孩子以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或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促进人体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更多产生“内啡肽”,这一物质最早用于止疼,但它其实也是“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轻松、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专家认为有氧运动可治疗或改善心理问题。比如快步走、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游泳等,运动30分钟以上可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家有13岁女儿的徐爸爸表示,孩子是否身心健康,除了家庭的耳濡目染之外,就是和他们做朋友,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助力其健康成长。家长曾妈妈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孩子太过简单粗暴,给孩子带去了不安全感,她说要试着改变,用温柔和爱去打开孩子心扉。

张薇特别提醒,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已经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会下意识回避,认为“脆弱者才会心理出问题”。在她看来,走进诊室的都是强者,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成长。心理问题危害严重,正规治疗心理障碍永远是唯一正途。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上一条:创新传承中医文化奉献中医康养事业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