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7/24/007973.html

等待处理…

写在凉山脱贫
攻坚两周年之际

——市卫健局援凉山州
4个深度贫困县之工作小记(一)

点击量:79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编者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年6月,四川发出向凉山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号令,共计5700多人被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都江堰市积极响应号召,选派6名援彝医疗干部深入凉山州的昭觉、金阳、普格和布拖4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他们奔走在凉山腹地,行走于深山峡谷;他们深入村落山寨,服务于彝族同胞;他们使命担当、青春奉献,在大凉山深处生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020年是凉山州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值此“脱贫攻坚在凉山”两周年之际,即日起,本报特推出我市6名援彝医疗干部专题报道,与他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见证凉山的变化变迁。

索玛花开第一朵

【心归处,是凉山,54岁医者的援彝之路】陶启冬,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民盟盟员,挂任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专员。作为医者,他精益求精、刻苦专研、仁心博爱,用仁心妙手救济苍生、普惠民生;作为援彝干部,他52岁远离家人,深入凉山腹地,2年时间磨破鞋子10余双,无畏无惧、铿锵前行。

最坚定的星夜返岗

“一路上大雪纷飞,路况极差,车子打滑,西昌到布拖段,因风雪太大受困,一连遇到4起车祸,场面令人惊恐。一路上虽饥寒交迫、危险重重,却阻挡不住我返岗的迫切心情。”年在庚子,时值元宵。2020年2月8日,陶启冬提前结束休假,匆匆踏上返岗之路。2月10日凌晨2点,陶启冬到达布拖县特木里镇,顾不上休整,毅然冒着风雪开始了走村入户。“全民抗‘疫’,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打硬仗,无畏逆行,这是援彝干部和医者的使命担当。”电话那头,陶启冬说起当时冒着风雪连夜返岗的情景,依旧是毅然决然的语气。

最揪心的抉择取舍

“一起来布拖的青-都局战友王长江由于高反心肺功能受损,突发晕厥,我把他送进医院住院治疗却因为正处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没时间陪他一下。”电话中,听得出陶启冬对工作、对战友的艰难取舍。因为病情需要,都江堰市120救护车连夜奔驰600多公里,接王长江返回都江堰治疗。当陶启东目送着救护车顶灯闪烁的亮光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时,那一刻,那个坚强勇敢的陶医生流泪了……

“大家调侃我,说我是铁人,给了我‘金钢侠’的美名。其实,我哪是铁打的。”2020年3月初,陶启冬终因“5+2”“白+黑”的工作模式累倒了。CT显示他腰椎有好几节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起床行走特别困难。那些时日里,在四且村,总能见到一个包里背着止痛药,腰上戴着护腰带,一瘸一拐坚持入户开展“四治”工作的“陶老师”“陶医生”“陶伯伯”。

最广博的医者仁心

“去年底,我对口帮扶的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扛起四治专员职责,牢牢扭住禁毒、防艾、治超生、治愚和控辍保学重点任务,陶启冬先后组织开展暖冬行动,积极动员所在单位、个人、社会爱心人士等捐赠衣物8000余件;发动爱心力量每年资助现金15000元,资助当地特殊困难儿童3名;动员社会力量,捐赠5批次价值70000余元药品;动员妻儿加入脱贫攻坚工作,其儿子陶俊林促成自己工作的视源股份公司在2018年希沃公益行动中,向布拖县特木里镇则洛小学捐赠成本价值60万元的6个希沃大板。同年12月,陶俊林从广州飞抵西昌,几经转辗到达布拖县则洛小学开展支教,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为布拖县的信息化教育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最欣慰的攻坚成效

“习主席卡沙沙(彝语:感谢),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四且村村民木惹各拿着刚刚领到的20只鸡苗感动不已。丈夫因病去逝,她也因为患病丧失了劳动力,面对70多岁的公公婆婆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也曾让这个五口之家不堪重负。“木惹各一家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受益者,彝家新寨已经建好了,到时候他们都会搬进新家。”彝家新寨、一村一幼、易地搬迁、乡村道路、产业发展、卫生健康、幸福生活、移风易俗……说起这些,陶启冬作为援彝干部,一种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金沙江畔,雾岚轻笼山崖。抬眼望去,四且村建卡户集中安置点,一幢幢崭新的新寨错落有致。特木里镇四且村,54岁的陶启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战斗。还是那坚定的眼神,还是那黝黑的皮肤,还是那笃行的身影,还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随着山路的蜿蜒曲折,摇摇晃晃地消失在路的尽头。

索玛花开第二朵

【去最苦的地方,走最艰难的路】唐敏,都江堰市骨伤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入党积极分子,挂任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四治”专员。作为医者,她笃定坚守、淳朴仁厚,视患者如亲人;作为援彝干部,从“公主”变“女汉子”,选择坚守于大凉山深处,她无悔青春、坚强果敢,无畏孤寂艰苦。

走进彝族同胞生命里

“去最艰苦的地方,走最艰难的路。”刚开始时,家人觉得对于这个娇小瘦弱的姑娘家,3年时间,怎么熬得过来。她却说:“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一定会走下去。”昭觉县阿并洛古乡,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凉山腹地,每年自10月初到次年3月初,有长达5个月的严寒时期,低温可达摄氏零下20度,缺水、限电、物资匮乏、冰雪路面无法通行,条件异常艰苦。刚开始,唐敏被安排在乡上工作。但她想到村上的群众更需要帮助和呵护,也更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年轻人,应该主动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于是,她毅然选择到条件更加艰苦的洛五阿莫村工作。

融入山村变化进程中

“现在村子里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村主干道及4个村民小组道路全都铺设成了水泥路,比起你们2018年来这里看到的,那简直就是大变样了!”昭觉县阿并洛古乡洛五阿莫村,这个小山村昔日的贫穷与落后正随着一座座拆迁中的土坯房一并埋藏,低矮漆黑的房子里人畜混居,既是厨房、卧室,又是厕所的落后景象将不复存在。彝家山村用新貌讲述着援彝干部的艰苦付出,用变迁讲述着脱贫攻坚的硬核力量。

“每个村都开了爱心超市,超市物品一部分由县上统一配发,一部分是帮扶队员们通过个人、组织和社会力量进行爱心捐赠的。超市不以营业性为目的,而是鼓励乡亲们通过创建‘洁美家庭’积分来兑换超市物品。”唐敏告知,2020年3月,阿并洛古乡启动了“洁美家庭”创建工作,他们每月都会到农户家里,按照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家禽管理等对其进行打分评选。

“用积分去兑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大家都很有积极性,在挣分的同时一家人还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村民拉尔尔夫家每月上榜。“我们村现在水、电、路、电话广播都通了,新房、新家具、新家电,全部配发。”阿勒一家六口搬进了彝家新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家具、卧具、太阳能热水器配套齐全,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感激与喜悦。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将“看得见”的贫困和“看不见”的贫困一起治,让爱环境、爱卫生、爱家园成为彝家人的行动自觉。

“为培养孩子们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除了对他们一次次的健康宣教,还要求他们进校必须先洗手,然后才可领取营养餐。”透过夏日的阳光,梦田慈云洛五阿莫村希望小学赫然伫立,孩子们跨入了全新的校舍,那朗朗的读书声犹在耳畔。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庆“六一”,教室里,孩子们围坐一起准备共进午餐。那一张张少年的笑脸下,我们分明看到了那份淳朴与烂漫,看到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

云端里,一条条水泥巨龙蜿蜒盘旋而上;余晖下,一栋栋彝家新寨错落有致。微田园的青菜正向阳而生,村组的广播里传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声声号角,文化坝子的热闹与村图书室的静谧相得益彰,新建村卫生室外的健康宣传栏清晰醒目。夜幕中,唐敏还在继续她的艾滋病防治宣讲,还在继续与吸毒人员的促膝长谈……幸福可期、美好可触,一股援彝的硬核力量把幸福小康路照得通红透亮。(通讯员 陈小玲 文/援彝队员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