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8/21/008162.html

等待处理…

情洒第二故乡 倾力支教事业

——小记安龙学校
赴康定市援藏教师孙春

点击量:98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两年前的8月28日,安龙学校副校长孙春和来自全市十余所学校的20余名援藏教师一道,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康定的支教之路。他们深知,攻克彝区藏区深度贫困堡垒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关键战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于是,到达康定市区后,这些援藏教师们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更加偏远的乡村学校,一头扎进边远藏区艰苦而富有挑战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作为援藏教师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孙春,主动请缨到位于折西地区新都桥镇的藏文中学任教。在藏区工作,面对新环境,需要慢慢适应;面对新情况,需要逐步调整;面对新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在两年时间里,孙春用真心关怀服务支教群体,用真情浇灌藏区青少年的心田,他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师生的信任,他也深深地融入了藏区生活,把康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支教工作做成了一份走心的事业。

家里家外暖心人

说到孙春,在家里是一个十足的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当他选择了远离家乡,去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从事援藏支教工作后,对家里还是有些愧疚的。

每次想到父母已70多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儿子的陪伴,孙春总是黯然泪下。每次想到勤劳善良、默默为家里付出的妻子,他总是满怀感激。每当想到初中毕业独自外出求学的儿子,他心里却又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孙春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援藏支教,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展示一个援藏干部应有的风采。他从未向家里人说过藏区的艰苦,挂在嘴边的总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哈达,还有豪爽好客的藏族同胞,在藏区工作就好比生活在天堂。”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孙春在支教老师群体中也是一个备受欢迎的人,大家亲切叫他“孙哥”。在康定市藏文中学支教期间,大家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他主动把8位教师的一日三餐给“承包了”,他用精湛的厨艺,让大家每天下课都能吃到鲜美可口的家乡风味菜肴,让大家在异地他乡找到了家的感觉。

20余位援藏教师分布在折东折西不同的乡镇学校,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孙春总是定期翻山越岭去看望他们,及时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排忧解难。孙春清楚地记得,在这两年的援藏生活中,他已经近40次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在康定各个学校之间往返的行程达到上万公里。

记得有一次,一名援藏教师夜里生重病,半夜里孙春冒着风雨不顾自身危险独自翻越折多山去送该教师前往医院就医,及时让其脱离生命危险。在康定,孙春常常和这些援藏老师们并肩作战、攻坚克难,他们从最初的普通同事成为了亲密的挚友,共同为康定的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书育人有心人

作为一位有着20余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 孙春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教学管理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总能让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碰撞出惊喜的火花。

曾经一个成绩差的孩子引起了孙春的注意。孙春注意到,这个孩子从不正眼看一下老师,但是孙春看出了孩子眼里对学习的渴望。课后的交流,孙春得知,孩子父亲出了意外,自己还要照顾家里的弟妹,就想早点中学毕业回家撑起整个家庭。孙春给孩子聊人生、讲未来,展示了外面的精彩世界,让孩子明白了要想撑起这个家,努力读书才是最好途径。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孩子成绩好了,认了孙春做“干爸”,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一名教师。看到孩子如此大的变化,孙春也非常欣喜。

孙春认为,教书育人,一方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眼界,改变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于是,去年11月,通过精心准备,孙春组织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和金汤片区寄宿制学校的师生共28人赴都江堰市安龙学校、北街小学、友爱学校、长征书院、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等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生活体验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探索世界开启了一扇窗户。同时,为了让藏区的孩子更多地与外界交流,孙春还组织绿地土桥小学16名学生和8名老师前往康定市金汤小学进行交流学习,让都江堰市和康定市的孩子们都接受了一次不一样的教育。

孙春总是说,若真想为孩子好,不是留给他一座金山银山,而是把创造的权利交给他,让他去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奔跑,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本报记者 洪伟)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颐湖畔响起流水的声音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