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8/25/008185.html

等待处理…

七里诗乡的诗和远方

点击量:78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七里诗乡是我市石羊镇另一个“成都市AAA级林盘景区”,面积约3.83平方公里,是“中国田园诗歌小镇”的文化传承核心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街薅秧歌”实景演出地,也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该林盘所在的七里社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评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漫步七里诗乡,竹林石阶、半亩方塘、蝉鸣鸟唱,夕阳余晖洒落田间,远方袅袅炊烟升起……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画卷,更是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一条绿道 串起诗意栖居地

夏末秋初的七里诗乡,正由绿色渐变为金色,一辆“开往春天的巴士”一如既往停靠在路边,等着游人到来,开启田园之旅。沿着蜿蜒的绿道漫步,忽而穿梭于密林间,忽而行走于田间地头,忽而置身于农家小巷,就这样呼吸着乡间清新的空气,享受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诗和远方近在咫尺。

约30公里的田园绿道,俨然七里诗乡物理意义上的发展主轴,将大地景观、湿地公园、林盘院落,以及稻香、美食等独具川西特色的景观串联在一起,带来的不仅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更是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样板生成,让人们感受到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在青城湾湿地庄园喝喝茶,到林盘院落逛一逛,于西林书院吟诵国学经典,到田间地里吃盘庭院火锅……如此“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旅游模式,让游人深入体验到乡村游魅力。“只有将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项目植入到林盘院落,才能把林盘资源充分盘活,才能让老百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七里社区党委书记黄文礼对记者说道。在绿道旁、林盘里、院落中,“花满蹊”“几度七里”等民宿,稻香生活馆、杨牡诗社书吧、音乐美食坊等像散落的明珠般点缀其间。全域乡村旅游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信心,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家在黄家大院的黄西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精心打造的“西老三奇石馆”里,造型各异的奇石常吸引游人驻足观赏,实在喜欢的则会花重金带走。“原来根本想不到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这比起以前到千里之外的青海、西藏等地工地上去打工挣钱的日子简直幸福太多了,而且自从把爱好经营成了事业,让我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在林盘修复与乡村振兴推进中已初尝甜头的黄西伟高兴地说道。

一首诗歌 点燃林盘文化

“几点飞霜浸眉头,北望九洲过蜀州,宝象花现风低处,老僧寂寥撞晚钟。”都说800多年前诗人陆游在石羊镇布金寺所写的一首《夜宿布金寺》,是点燃当地农民诗情的火种。“而将这星星之火燎原的则是林盘文化。”当地农民诗人邱岗说“追根溯源,石羊镇的田园乡土诗歌就是几百年来林盘文化的产物,从起源到传承以及发展都是农耕文明、乡村民俗不断丰富与提升的过程。林盘的保护、修复对于激发农民诗人以及农民群众记住乡愁、振兴乡村、畅想未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于是,诗歌成为七里诗乡文化层面的主轴,承载着整个林盘的文化底蕴。多年来,这里的农民诗人忙时种田闲写诗,厚植着原乡文化。2003年,邱岗、程光林、周兴强、刘宗德等人发起成立了“柳风农民诗社”,如今已有百余名会员,原汁原味的农民诗歌成为七里诗乡农耕文化的支点和内核。自2015年起,这里几乎每年举办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为弘扬曲水流觞的原乡文化加分不少。在春天举行的菜花节,秋天举办的农民丰收节、中秋节上,诗会活动都让游人体验到了林盘里独有的诗情。此外,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诗社还会举行主题诗歌创作活动,以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展示农民诗人精神气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振兴。如此,七里诗乡以林盘院落为基础,以大地田园生态为载体,以注入诗歌文化为魂魄,既发展了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区域农民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我们林盘里展示的许多当地农民诗歌已成为乡村民俗文化的亮丽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眼球。”邱岗感叹道。

在七里诗乡,除了诗意浓浓,还有歌声嘹亮,这歌声源于2014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柳街薅秧歌”。这边唱:“秧苗青青百花开,我拿竿竿跑步来。不带歌本来赛歌,找个对手打擂台。”那边和:“唱歌不用钱来买,张口几句甩出来。秧歌本来家常菜,五味俱全歌成排。”随着一唱一和,歌声此起彼伏地在田间地头飘荡开来,在林盘院落蔓延开来。“薅秧歌由民歌体的口头文学和民间音乐交融而成,诞生于劳动中,是肥沃的林盘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灵魂,集时代性、大众性、即兴性、文学性、传唱性等特征于一体,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的原生态民间音乐文化。”薅秧歌传唱人杨久长说。几乎每年,七里诗乡都会以青青禾苗为背景,以农民耕作为场景,为游人带来生动的薅秧歌实景演出,让川西坝子响遍“柳街薅秧歌”,传承林盘里的农耕文化。

一支扫把 扫出发展新路径

鸡犬相闻、稻香扑鼻,步入七里诗乡,川西坝子“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溢满田园乡愁,优美的乡村环境让人倍感舒适。“但曾经的七里诗乡,也因院落散居、人口多、统一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备受‘脏乱差’的困扰。”说起七里诗乡的蜕变,黄文礼感叹不已,“这变化源于一场‘扫把革命’。”

从“一把扫把”开始,发动居民打扫卫生。针对居民主动性不够的问题,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探索开展“星级户”“最美院落”等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定期张榜公布,将社区“地面”与居民“脸面”挂钩,打扫卫生逐步由“要我扫”变成“我要扫”,“扫把革命”扫出了发展动力。社区趁势而为,坚持以党建引领纵深推进社区治理。以林盘院落为单位,构建了“一组三会”治理架构,即院落党小组与院落议事会、院落管委会、院落监事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起问题收集化解、网络化管理服务、利益联结、生态保护等治理机制,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环境的变化,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当地着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劳作变体验、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引导群众培育出文化民宿、乡愁体验、农博展示、音乐演绎、诗书画院等10余种新兴业态,研发出诗乡米酒、稻草编艺等12种精深加工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建立“七里诗乡”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即时消费。成立七里诗乡乡村旅游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富余农房、未利用宅基地折资入股加入合作社,坚持不搞大拆大建,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式,通过合作社自行运营和合作社与社会资金合作经营的机制,规范化运营区域内旅游商品、农产品等,吸引广大农户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建共治,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此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让七里诗乡有诗,更有远方。”黄文礼说。

(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张铨生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