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9/22/008361.html

等待处理…

灌区映像西行林盘第一站

点击量:55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岷江水流淌数千载,经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润泽天府之国。据了解,自宝瓶口以下东至龙泉山、南至华阳的农田以其自流灌溉方式自古传袭,文化底蕴丰厚、土地资源肥沃,成为承载千年天府农耕文明的精华灌区。精华灌区内,散落着许多如明珠般的川西林盘,微风过时,摇曳生姿。如果要了解这些林盘乃至整个精华灌区,那么,第一站推荐你到位于我市聚源镇的灌区映像。

大美之地

从都江堰市城区出发,顺着宽敞笔直的天府大道一路前行,两旁田野弥望、树影婆娑,没过多久,即可看到“灌区映像”四个大字。两排建筑横亘面前,造型雄伟、气势不凡。这里便是精华灌区乡村产业研发中心,除了具备招商功能,这里还有精华灌区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萤里自然学堂、成都村镇学院灌区映像分院等,可谓功能齐备,集产、学、研为一体。

据了解,“灌区映像”项目大有来头,是由北京大学陈可石教授团队以“整田、理水、护林、改院”为设计理念形成整体概念方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成都分院进行深化落地设计。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乡村产业研发中心占地60亩,建筑面积约10695平方米,总体建筑为二层,建筑北侧为莲花池,南侧为水稻田,东侧为生态停车场,临天府大道设置生态广场,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系,营造干净敞亮的空间效果。在记者看来,此处建筑不亚于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而生态广场内常有飞鸟掠过,莲花池内夏日蛙声阵阵、荷花盛开,彰显着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了乡村产业研发中心,灌区映像项目还包含川西林盘传统院落周家院子和大田景观展示区。据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灌区映像”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田园”功能定位,以“文化创意+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农耕文明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现代新型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田园城镇典范区,总面积1092亩,启动区面积580亩。

乡村产业研发中心内,各类活动接连不断。去年7月下旬,记者即在这里采访了“都江堰精华灌区新林盘工作营”开营仪式。本次工作营的举办旨在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川西林盘资源,有力推动都江堰市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乡形态,形成新时代田园生活新样本。参加工作营的4支规划设计团队分别来自重庆大学、贵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他们以川西林盘保护利用为出发点,利用5天时间,实地探勘调研了解川西林盘农耕文化区的特征,了解灌区文明和水利工程技术保护与利用的理论、方法,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推出了针对都江堰精华灌区现有区域及重点建筑的设计成果。

要了解精华灌区、川西林盘,这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站。

大田景观

离开乡村产业研发中心,漫步于漂亮的乡间绿道,眼前是一片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稻田。9月,稻田黄绿相间,甚是好看,畅快地呼吸一口空气,清新无比。目前,聚源镇三坝社区实施了“北稻南移”项目,“北稻”是一种晚熟的水稻品种,既提高了水稻种植的亩产量,还为大田景观的打造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北稻南移”,即把东北水稻移植到低纬度的南方种植,让南方的人们在当地就能吃到可口的东北大米。2013年,“北稻南移”项目由农业部立项实施,由周晓东教授主持具体实施,2017年在海南三亚国家水稻公园首获成功。“北稻南移”相关负责人说:“都江堰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东北水稻的生长条件,所以我们选择在都江堰精华灌区聚源镇实施试种。由于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来看非常成功。”

据了解,在都江堰栽种的东北水稻亩产较高,而且口味不变。在都江堰生产出的东北大米,既降低了种植和运输成本,也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在都江堰就能吃上优质的东北大米。此外,“北稻南移”项目在规划选址之初就考虑到全力配合当地进行大田景观打造,使得每个水稻基地都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夏天,“森林萌主”自然观察系列公益活动就走进了这片田野。这里整体生物多样性完整丰富,保持了大自然的纯粹性,最为难得的是在这里还能看见大端黑萤这样的萤火虫。田园步道的动线设计贯穿了田园、灌木林、小型林区、自然小型湿地环境,非常适合开展自然观察。入夜时,小朋友们就被这里的萤火虫吸引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萤火虫了。”“妈妈,我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萤火虫,好漂亮呀!”队伍里发出好多这样的感叹。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穿梭在“灌区映像”的草丛中,探寻夜幕下的“田园精灵”,这里不仅有飞舞的萤火虫,还有泽蛙、蟋蟀、螽斯、粉蝶、隐翅虫以及许多不同类型的蜘蛛。直到活动结束,大家都兴趣不减,依依不舍。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当敞开心扉走进自然的怀抱,所有人都会爱上它,大自然也会成为最好的学校。

希望小院

你是否想过这样的场景?

在春日清晨,你不会在刺耳的闹钟声中醒来,急急忙忙地乘公交、坐地铁,而是在鸟鸣声中醒来,在林盘里打太极,吃农家风味的早餐;在仲夏夜里,不用加班,不用对着电脑码字,而是和三五好友坐在一棵几百年老树的浓荫下,听着蝉鸣,看院里的萤火虫飞舞。

经过一片田野,记者便隐隐看到,绿荫茂林之间,院落若隐若现,青石白瓦掩映于林盘里,透出一种城里人久违的青涩、朴素和淡雅。这便是“灌区映像”项目中的周家院子了。从原木大门而入,池塘里的游鱼正在狐尾藻间嬉戏,有它们相伴,待听雨声的残荷也不觉孤寂。秋日的风有些清冷,在清秀俊逸的竹林里唱出“沙沙”的歌声。

游客来到这个地方,便想为这个地方停留,仿佛坐在这里喝喝茶,便能独得一方悠然天地。

据了解,周家院子作了精心修复,是以传统林盘为本底,着重对林盘的院、渠、林等元素进行了整治和提升。屋顶用青灰色琉璃瓦,洁白的墙壁配以原色的木门窗,青砖围墙和竹栅栏简约而古朴,尽显川西传统林盘的蜀风雅韵。院子里高大的银杏叶子开始有些泛黄,桂花树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游人倍感亲近和惬意。

周家院子除了设置有“素餐厅”“林中茶铺”外,还有一个专门展示聚源镇“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院子,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源竹雕和聚源画家村画家的作品等都在这里展陈展示。

在小院内,记者吃了午饭,饭菜都是农家味,别有一番味道。和游客们谈到“灌区映像”的未来,有人说:“这里将会成为城乡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典范。”还有人说:“这里会建立文、商、农、旅、体、医高度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价值体系。”一切皆有可能,是因为这里有许多辛勤劳作、播撒希望的耕耘者。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资料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