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10/16/008475.html

等待处理…

节俭之道

点击量:49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上点儿年纪的人,谁又没过过几天苦日子?我有位亲戚,比我年长几岁,如今开豪车,住别墅,家里有保姆,外面有工厂。我却对他曾经的寒酸一清二楚。小时到他家走亲戚,还是草房子,他好面子,说住着冬暖夏凉。那时交通不便,走亲戚一般都要住一晚,晚上就藏不住了。与他同住,发现他的裤衩竟是一条红色的游泳裤,过去的游泳裤就是一块红布,侧面用几根布条系紧。那会儿,他真是穷得买不起内裤,也可能是舍不得买。今天说起此事,好像是笑话,那时候的人,尤其是农村的,又有几个家境宽裕的?在乡镇上赶场时,穿补疤衣裤的大有人在,有人裤子后面一圈圈用针线密缝,说是抗磨,远远看去,就像屁股上有个箭靶。虽然后来他赶上好时代,进入了“成功人士”行列,但至今保持着很多习惯,一是谨记家风,无不良嗜好,烟酒不沾;二是节俭,家里的装修都是自己搞,衣着也很简单,有两辆豪车他说是做生意需要,在外面吃饭,剩下的东西他都会打包带着,说是浪费了可惜。他曾对我说,现在富裕点了,但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刚做生意时,本钱也靠东拼西凑,穷的滋味怎样,他心里最清楚。

我想起一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道理。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我虽没受过苦,但节俭的日子也没少过。要过年了,母亲扯了一块布,做了两套衣服,我换着穿。一个冬天下来,同学问我,“你就只有这么一套衣服?”弄得我很是屈辱。这位同学是大国企的子弟,家里有进口的微波炉,我第一次听他讲时,还以为“微波”是一种能源。我有个干爹,是位厂长,家境不错,但家风甚严,有个规矩是吃饭时不能将饭粒掉在桌上。我有次在他家吃饭,依旧是“漏嘴巴”的习惯。吃完饭他用筷子将桌上的饭粒赶到我碗中,严肃地要求我吃完,我差点儿哭出来,从此再也不到他家去。

大概是小时候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就显得特别馋。看到墙壁上晶莹的白色磁砖,我都能联想到好吃的冰粉。有一次大人带我去吃酒席,用勺子舀满了菜放在我面前,我一口就吞下。再舀一勺,我依然一口吞下。大人在满桌宾客前显得有些尴尬,只好笑着圆场:“这孩子胃口好!”我一听这话,仿佛得到了鼓励,吃得更起劲了。

说实话,那时的我,实在很少有下馆子的经历。我十七八岁时参加过一场宴席,服务小姐在一旁说,“换下渣盘。”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渣盘。后来生活好点儿了,就胡吃海喝起来。我有个经验,长得胖的人往往小时候家里穷,长大了就要弥补,胃口好,容易胖。三十出头的时候,我在吃过一顿黄喉火锅后突发痛风,痛得直叫唤。想想也是活该,祖祖辈辈都以素食为主,到了我这里,海鲜、火锅、啤酒狂整,基因就决定了消受不了。现如今,有人讲究养生,晚上只吃水果,不碰主食。这倒不是新鲜事,我知道以前农村里有些老人农闲时就每天只吃两餐,但那不是为了养生,是为了节约粮食。

现在的年轻人,真没受过什么苦了。我曾经和一位90后一起吃饭,就两个人,他一下点了七八个菜,我说:“怕是吃不了吧。”他豪迈地说:“吃不完算了,摆起好看。”满桌子美味确实好看,但浪费了可惜。我于是想到了吃桌上剩饭的遥远往事。

这么多年来,浪费的场面不是没看过。有一次吃火锅,上百元一斤的黄辣丁刚活蹦乱跳地倒下锅,为首者接了一个电话,大吼一声“转台”,于是纷纷走掉。又有一次在外地,会务方准备了几十桌丰盛的宴席,但到者廖廖,看着甚为可惜。有些地方还存有陋习,认为请客吃饭不剩一大桌子菜就不算热情。我以为,就像小时候受穷者长大后容易长胖一样,浪费者或许心里有个“穷”的阴影,所以要用浪费来证明自己。这样做其实是心理问题。

还好,现在健康、节俭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想所谓节俭,一方面是人们的意识提升,珍惜资源,珍惜健康,心存敬畏。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个精细化管理的问题,譬如会务餐、伙食餐,如何让人吃得既营养又不浪费,需要组织者下一番功夫。我想,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相关的APP上线吧,名字可以叫“节俭之道”。(宋正刚)

上一条:滑竿
下一条:它一定是你灌溉过的记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