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10/27/008529.html

等待处理…

全国128名基层党员品读都江堰
感悟千年古堰的“前世今生”

点击量:61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0月19日至23日,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8名党校系统和党员教育基地的骨干师资汇聚于都江堰市,参加中组部主办的为期5天的全国基层党员教育师资培训示范班。5天的课程,涵盖了理论教学示范课、现场教学示范课、案例教学示范课、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分组讨论和经验交流多种学习形式,培训内容既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也有基层党员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问题探讨。

学员们来到都江堰学习充电,对始建于秦延续了2000多年,至今还继续发挥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蜀郡守李冰治水精神的学习、理解、活学活用必不可少。学员们也有幸和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讲解都江堰及李冰精神的巴蜀文化专家、都江堰城市形象推荐人、青峰书院院长赵文侨一道跨越历史长河、融汇贯通古今,深刻品读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都江堰的“前世今生”。

品读都江堰 让李冰精神内化于心

无论是普通的中外游客,还是都江堰的研究者,站在鱼嘴,看着迎面而来的涛涛岷江水,流经鱼嘴一分为二,在飞沙堰激浊扬清后,温顺地从宝瓶口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从而造就了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不禁都会在脑海里浮现一连串的问题:为何当时要修建都江堰?为什么会是在这个位置?如此一个超级工程,是如何修建成功的?这个水利工程的奇妙原理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从李冰精神中得出对当下工作的何种启示?

赵文侨开门见山地指出,古蜀史也是一部治水史。2000多年前,千里岷江奔腾至此,常年泛滥成灾,下游百姓深受其害,现代人已很难想象当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的惨烈景象。当时,正处于秦国欲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征战时期,秦王在“得蜀即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作战方针指引下一举灭蜀国,设蜀郡,选择了走群众路线,顺应民意,争取民心。“要造福蜀郡百姓,必修都江堰,消除水患。”李冰应声上任蜀郡守。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诞生,既有政治的偶然性又有历史的必然性。李冰带领蜀郡臣民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励精图治三十载,“深淘滩、低作堰”,把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建成一个利用自然法则彻底解决岷江水患的水利综合体。一代代巴蜀儿女在李冰精神的鼓舞下,把桀骜不驯的岷江水变成了自流灌溉的天府之源,昔日的“西僻之国”变成今日“天府之国”。

在赵文侨深情并茂的讲述中,学员们不仅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还对李冰精神为后世带来的启迪有了新的理解。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雪菁告诉记者:“从小就在课本上学习过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能再次回到课堂,聆听专家如此生动全面地解读都江堰的前世今生,非常难得,尤其李冰精神里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品质和遵循自然、因势利导的理念在我内心的印记更加深刻。”

感悟都江堰 让治水理念付诸于行

有了对水利工程史学、理学及综合的认识之后,学员们迫不及待地走近这座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实地感悟李冰治水与治蜀的智慧,同时近距离体验都江堰为天府之国带来的自然生态之美、社会经济之美和百姓生活之美。

都江堰,就是一座“活的水利博物馆”。当学员们踏上那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时,瞬间就被矗立在两旁的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所吸引,这些是从秦汉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在学员们心中,每一尊雕像都是一座丰碑,就是他们把李冰治水的精神代代相传,是他们让都江堰至今永葆青春。

“实地参观完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后,深感李冰治水精神之伟大。鱼嘴分洪引水、飞沙堰溢洪排沙,宝瓶口则是控制整个灌区流量的咽喉,因循自然、巧夺天工、造福万代。”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郭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冰治水的古老法则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尊重规律、尊重人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回归人性、回归发展的本质。”

赵文侨带领学员们重走堰功道、又临鱼嘴,再品读了一遍都江堰,道出了自己对这次中组部把全国基层党员教育师资培训示范班放在都江堰的理解。他说:“都江堰远远不是一个工程本身,它远远超过了一个工程的存在,它是一种匠心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岁修制度的传承,是一种民族气节的传承,青年干部学习都江堰、学习李冰精神,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找到博大精深、充满科学的文化自信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并把得到的思考、感悟、启迪运用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本报记者 洪伟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浓浓敬老心 传递重阳情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