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三遗”之地都江堰送走了一批别样的客人,从另一个角度讲,又一次向祖国大地撒出了乡村振兴的“种子”。5天前,他们怀揣着期待与希冀,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如今,他们满载而回,信心十足!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党校教学骨干、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骨干和组织部门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在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
128人!2018年6月,在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举行的“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同样是128名学员。自成立以来,这所学校始终把目光投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始终把根深植在厚实的农村基层。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所学校陪伴她的学员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这三年 两次国家级培训
这是一所具有“读村”情怀的学校,这里也是农村基层党员的“娘家”。
时间回溯到2018年6月24日至29日,成都村政学院承办了由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主办的“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冲刺阶段,举办这样一次培训班可谓意义非凡。不仅体现了中组部与农业农村部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关心厚爱,还体现了对成都村政学院办学质量的高度信任与办学水平的充分肯定。
此次培训师资阵容强大,包括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四川省纪委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腾讯公司的领导、专家和知名教授,通过成都村政学院这个平台,他们成了农村党员的“贴心人”和“娘家人”。5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学习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等7门专题课,进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调研乡村振兴发展点位——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等6次现场教学。离开学校后,学员们各展所能、用心实践,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脱贫攻坚的成果。
不到三年时间,“全国基层党员教育师资培训示范班”又在都江堰市举办。这次示范班由中央组织部主办,四川省委组织部承办,成都市委组织部、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家领导解读政策,也有一线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程展示,理论与实操并举,切实围绕如何提升党员教育师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开展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还深度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将都江堰水利工程、漩口中学遗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作为现场教学点位,让学员们了解和学习尊重规律、敬畏自然的“生态观”,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理观”与抗震救灾的家国情怀。
不算太长的时间段,两次国家级培训,成都村政学院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越发凸显出特殊的地位。每一次教学,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反映了最新的成果。对成都村政学院而言,培训活动是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间的大联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等专家汇聚一堂,为学员精心打造教学示范课程。一所学校、一群人,他们志向远大,只因扎根于广袤的大地。
一公里 我们一起走五年
一次培训,5天时间,会有多大的实效?这样的培训,会不会流于形式?会不会变成学员们工作之外的一次放假?
这样的疑惑,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而培训的组织者却有这样一件“致胜法宝”,即中组部“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五年跟踪计划。对于每一位学员,对于学员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领导、专家、学校教师和党员志愿者都要跟踪回访5年。
5年的努力,旨在让培训理论在乡村田野、田间地头的结出累累硕果。
在“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一年后,成都村政学院持续开展“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回访首站就选在了中组部定点帮扶的贵州省台江县。2019年10月8日至12日,成都村政学院常务副院长董红桥带队,教授、专家团队、优秀创业者、新闻工作者、社区书记和企业家组成的团队回访了这里的学员。回访组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乡村振兴专题讲座,召开了学员工作交流暨企业家农村产业发展指导座谈会,走访了学员所在的村组……了解当地发展情况,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党员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优势,无私交流在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方面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参加完2018年成都村政学院承办的“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后,广大学员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纷纷成长为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身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8名学员牵动着“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们的心。继成都村政学院发起为恩施学员定向捐款后,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全国学员自发响应,“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发动都江堰市7个社区的党员群众继续为恩施捐款助力。
更重要的是,疫情之初,市委党校及时成立调研专家组,完成了成都市崇州、大邑等13个区(市)县返乡农民工滞留问题专题调研,还以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远程方式,获得了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5个贫困村调查样本,其中占总样本比18.75%的湖北9个村的一手资料,弥足珍贵。《疫情影响下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滞留困境及对策建议》等咨政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领导认可,被四川省咨询决策部门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一批研究报告也成为疫情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实用操作指南,同时就像大树的根一样,为全国学员输送去基层治理的新鲜养分。
3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班会在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举行。“全国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100余名学员、党员志愿者、企业家志愿者以及相关人员约200余人参会。会上,恩施州学员又成了全国学员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快学员所在村脱贫攻坚的步伐,企业家志愿者在线上与恩施州学员签订了脱贫攻坚项目合作协议,助力学员所在村加快发展。
9月25日至29日,成都村政学院五年跟踪问效服务活动走进了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点湖北省恩施州。回访团队不仅把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急需的前沿课程送教上门,还辗转于恩施州的来凤县、咸丰县和恩施市等地,冒雨穿行500余公里的崎岖山路,走进了当地学员家里和田间地头,搞培训、签协议、出实招,再次扩大了“我们在一公里”的服务半径,让项目跟踪问效服务更具感情、更有温度。
5天的倾心培训变成5年的跟踪服务,跟踪回访学员,既是教学服务的延伸,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举。成都村政学院在“做精培训、做强研究、做深开放”的办学之路上,尽己所能地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做实,以自己的行动书写党校人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群人 只为同一个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埋头工作,为一线的同志们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他们有的是研究“三农” 问题、农村土地与产权的专家;有的是聚焦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的专家;有的是关注农村社会学、社会流动的学者……
除了智力支持,还有实操经验。团结在成都村政学院周边的,有社区书记、致富带头人、企业高管、金融机构负责人,还有新闻记者,他们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志愿者。每次培训,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志愿者全程参与”。成都村政学院在培训中同步开展“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开展结对服务、互动交流、问卷调查等工作,这样的工作,要持续5年,也许不止5年。
一群人聚在一起,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成都村政学院作为全国首个以“村政”为主要培训内容的专业培训机构,自2013年11月挂牌以来,一直秉承“专科办学、特色咨政、问效跟踪”办学理念,成为了融教育培训与研究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研基地,也曾荣获中组部首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十大示范基地”、国家行政学院“乡村振兴都江堰市教学研究和实践基地”、四川省委农工委“乡村振兴研究和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殊荣。
做实事,讲实效,也许比荣誉来得更重要。
此次培训中,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委党校教师谢益朋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师资团队在农村问题专业化科研方面做得非常突出。教学和科研是我们生存和发展之基,同时课程也给予了党校师资队伍在调研实践中方法论的指导,对我们各基层党校在发展中找准定位、突出专业、办出特色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在某次回访中,董红桥表示:“我们今后将进一步把培训做实、把跟踪做深,选出工作典型做好示范带动,与基层同志一道提炼工作方法并转化为咨政研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指导作用。读村,让我们以初心和使命相伴,共同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洪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