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11/17/008702.html

等待处理…

都江堰:
为康定脱贫奔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

点击量:52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因《康定情歌》而闻名世界的甘孜州康定市,不仅有“跑马溜溜的山”,还有雪山、冰川、湖泊与温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康巴文化交相辉映,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但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严重,有部分区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在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都江堰市倾全市之力支援康定市。如何推动康定高质量脱贫“摘帽”?都江堰市为康定量身定制个案,并派出一支支优秀的支援队伍,助力康定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精准帮扶量身定制助脱贫

自2016年9月开始支援康定以来,都江堰市根据当地贫困村分布情况,将瓦泽乡水桥村、呷巴乡铁索村、塔公镇各日马村3个特困村确定为定点支援对象,并集中资金、人才、项目,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有情歌有美景、有游客有流量,但没有收入”的现状。

第四、第五批都江堰支援队领队杨德伟带领一线支援队员,曾连续18天往返翻越折多山36次,驱车12万公里,为3个村量身定制出整村扶贫计划。为了帮助水桥村把过路游客留下来“歇一脚”,都江堰市充分利用水桥村的地理优势和藏式民居特色,投入支援资金2100万元,将脱贫攻坚与打造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对村内民居进行改造升级。

2017年9月,水桥村第一批藏式民居改造赶在国庆黄金周前完成,村民丁真汪秋家就是其中一户。仅国庆黄金周7天,丁真汪秋家民居接待游客就实现增收约5000元。在都江堰支援帮助下,民居接待在水桥村全面开花,2018年整村脱贫退出,变成了国道318线上的网红村,每年持续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达125万元。

突破瓶颈以小博大展活力

在支援康定的过程中,都江堰确定了用小资金撬动大发展的支援新路径。

在半农半牧区的铁索村,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都江堰支援队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投入支援资金1100万元,在铁索村建立了康定折西片区第一个大棚蔬菜基地和藏香猪养殖场,成立索桥蔬菜种植和民顺藏香猪养殖2个专业合作社,搭建农牧民、种养基地、产品公司、合作社协同作战的发展模式,发展高原蔬菜250亩,大棚蔬菜50亩,养殖藏香猪500余头。同时,建设高质量的青稞基地,签订收购协议,解决了群众的青稞销路问题。

都江堰用100万元支援资金担保贷款,帮助57户群众贷款326万元,为每户民居接待户量身定制民居和庭院改造方案,打造特色民居接待。

作为天府旅游名县,都江堰利用自身在城市营销中的成熟经验,抓住各日马村的自然资源条件,探索旅游、牧业、景区一体化发展模式,投入资金2200万元,新建综合酒店、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游步道、马道、奶站等产业配套,提升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引进文旅公司帮助运营酒店,奶站作为集体资产向外租赁,收储周围村落的牦牛鲜奶。

冲刺攻坚人才先行“造血”奔康

4年来,都江堰先后选派第四、第五批支援干部57人次及驻村工作队员18人次,医务工作者170余人次,支教老师74人次,以及旅游、人社、农业、住建、公安、检察、交通人员400余人次,相继前往康定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他们扶贫扶志更扶智,既“输血”更“造血”。

2018年起,两地人社部门每年联合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系列活动,都江堰支援队协助选派康定市青年干部到都江堰市相应部门挂职锻炼,组织康定市、乡、村三级干部人才280余人次赴成都村政学院接受集中轮训,促进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围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教育、农技等方面,帮助康定市开展技能专题培训2400余人次;选派康定市旅游服务人才100余名,到都江堰市景区、民宿、农家乐进行实操培训。挂职、培训、实操训练……一系列举措,正在为康定贫困村脱贫奔康奠定人才支撑。 (转自《四川日报》)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唱好双城记 共建健康圈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