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11/24/008729.html

等待处理…

共同的骄傲:
都江堰人书写的文明华章

点击量:53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这是崭新的一天,走上街头,清晨和煦的阳光打在你的身上,脚下的道路干净笔直。在交警的指挥下,孩子们整齐有序过马路,车辆通行有条不紊。清澈的河水川流不息,仿佛唱着欢快的歌儿。河两岸,有老人在风景宜人、草木飘香的绿道中打太极拳、散步,身着运动装的小伙子跑着步……

这只不过是都江堰的一天,这只不过是都江堰人幸福生活的开端。

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公布,都江堰市以全国县级城市第25名,四川省县级城市第1名的成绩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都江堰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争创难度最大,也是都江堰人多年来矢志不渝追求的一块“金字招牌”。难能可贵的是,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产生了无限的动力与蓬勃的力量。通过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我们目之所及,这所城市迎来了最可喜的变化!

治理之变:

从“以上率下”到“上下联动”

自2018年我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组织实施、督查考核,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统领城市发展治理,探索形成了“三三制”的工作机制。

所谓“三三制”,是指“三个坚持”“三个结合”和“三个改善”。首先,坚持党政高位推动、社会全面参与督导全力落实,创建工作从“以上率下”逐步转变为“上下联动”。我市成立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名市级领导、2个市级部门和N名党员干部对口联系1个街道(乡镇)、2个城市社区和N个街区院落”的“1+2+N”对口包片工作机制,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三级联动创建工作体系。同时,全市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全民参与的系列活动,推动社会各界深度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评,注重在创建过程中识别和发现干部,组织、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及时跟进各项工作指标落实,通过每月专项督导、定期通报进展、媒体公开曝光等方式,强力推进落地落实,形成上下协同的作战态势。

其次,通过将创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文明实践、行为养成相结合,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尤其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创建群众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核心就是瞄准群众需求,将群众期盼落到实处,通过创建改善民生实事、改善政务效率、改善改善宜居环境。有群众这样说:“创建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大的收益者。”

应该说,上下齐心,通力协作,为创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念之变:

从“强势宣传”到“自身做起”

“以前有空闲的时候,我们老年人就是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时间久了,颈椎都有毛病了。如今社区举办了舞蹈队和歌唱队,也有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跳跳舞、插插花、看看书,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灌口街道南桥社区的罗婆婆这样说。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都江堰人带来了一场观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却让文明的种子在人的内心扎根。为有效营造与城市景观相融的文明氛围,都江堰市在6个广场、5条道路及6个道路交通节点制作安装了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把广场、绿地、街道打造成公益宣传主阵地。为了让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各相关单位不断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力度,以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创建,持续开展“我与不文明行为(不文明养犬、不文明吸烟)杠上了”“ZHI在社区·文明实践”等主题活动,推动创建宣讲坝坝会进小区、进院落,提升市民素养和创建工作知晓率。此外,不断丰富宣传发动方式,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更多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积极宣传创建成效;持续做好学校师生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学生带家长”“学生带社会”等形式,推动实现人人知晓、户户参与。

“单位上设置了读书角,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书,读书的风气慢慢浓了。”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今年9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多家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面向中国县域基层行政单位,开创“百县榜单工程”,发布“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榜单。在这份有着浓浓书香的榜单上,都江堰市位列47名。“书香都江堰”,是都江堰市近年来一直持续开展的活动,各类讲座、读书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频繁举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都江堰人更具自信、更有气质。

每年的都江堰春晚,《城市温度》这个节目总是牵动着都江堰人的心,主持人分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有出租车司机救助流浪老人,有贫困学生捡到大额现金后原地等候数个小时,只为还给失主。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全市持续开展各类文明细胞创评活动,推选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全市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个、“中国好人”15个、四川省道德模范2个、“四川好人”26个,文明村镇占比超60%。制定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礼遇褒奖等政策措施,2020年为112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免费体检礼遇。沿街捡烟头的许晓荣大爷成为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被网友称作“闲事科科长”“身边的网红”。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也在古堰大地蓬勃兴起。市级部门、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业、院校和镇街、社区都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学雷锋示范岗,组建了多层面、广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志愿者们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结对帮扶、社会捐助、文化传播、院落治理等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通联通畅。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4921人,占全市总人口17.8 %,注册志愿者队伍1023支,总服务时长超过35万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也从中塑造了新的自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全市人民的生活习惯,“志愿者”已成为都江堰城市温暖的“名片”。

生活之变:

从“全面治理”到“城市靓丽”

“路好走了,污水管道不堵了,空中飞线消失了,哪里看,都透着股子精神劲儿!”幸福街道永丰社区的谢大爷这样感叹。住了10多年的老旧小区,居民们见过它新落成的样子,也见过它年华流逝的衰败模样,如今,更是见证了它经改造后的新生。

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永丰社区辖区5个老旧小区迎来了“新生”,居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提升,生活愈发便利、舒心。记者在兴堰丽景D区看到,院门口有两个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的小花园,花园内有桌椅,几个老人在这里遛鸟、谈天说地,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正趴在水池的围栏上看锦鲤。初冬的阳光里,一派惬意景象。据了解,通过全面开展“微景观”“微花园”建设工作,社区院落改造取得了环境美化、群众满意的成效。

今年5月以来,全市开展市容秩序整顿、城市绿化等活动680余次,持续强化小区院落、背街小巷常态化管理,为创建奠定坚实基础。精准锁定居民游客社区服务需求,打造“家门口”小区党群服务站57个,推出社区“众筹食堂”29家,创新实施节假日面向游客开放机关停车场和食堂等便利措施。新建117个平安智慧小区,实现“群众工作之家”城乡社区全覆盖,成立140个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都江堰市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30568户,完成2个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建立“绿色银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全市各部门在日常巡查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督查检查逐步实现常态化,通过闭环调度机制,跟踪问效,长期以来影响群众生活、有损城市形象、久治不愈的陋习顽症得到全面整治,城市面貌更新颖、更靓丽。

产业之变:

从“服务提升”到“增收致富”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营商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记者在市政务中心看到,服务大厅完善了窗口受理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咨询导引区等服务功能,增添了母婴室、阅览室等便民服务场所,新增楼道索引电子显示屏、服务指示牌,设立便民服务区,为群众免费提供身高体重和血压测量、手机充电、咖啡茶水等自助服务。工作人员组建了“三色”志愿服务队,秉持“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的理念,严格依照办事程序,耐心细致为群众办理好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服务事项101项,实现了“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套资料、一网通办、一次踏勘、一窗办结”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行“容缺受理”“双向邮递”“一站式”等服务,实现100%审批事项 “最多跑一次”,78%事项“全程网办”,办事效率平均提升85%。

今年7月以来,按照成都市项目招引攻坚行动重大部署,都江堰市从20个单位抽调344人,组建招商引资、签约注册、开工促建3个攻坚专班,26个攻坚小组,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招引攻坚。8月上旬,总投资50亿元的智能旅游装备产业园及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具有行业引领意义的标杆项目落户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该项目的投资入驻将为都江堰市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融合生态圈奠定核心基础。在谈到该项目为什么会选择落户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时?招商人员的回答很简单:“投资商感受到了都江堰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感受到了都江堰人民的热情友善,还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优质营商环境,同时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的提升,青城山镇一带产业兴旺、游客云集,如果你某个周末自驾游到山下的某个场镇或某个景点,会发现连找个停车位都不容易。昔日太平场的张醪糟,已经成为成都人心中的网红美食,还有坐忘森林酒店等一大拨高端酒店、民宿,更是成都不少人心中的诗意栖居之地。来到青城山镇大通社区,一片弥望的田野,一片灿烂的花海,让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坐落于此的问花村是以梅花、海棠为主的川西田园风情式木本观花生态文化产业园。这里以花文化为主基调,凸显诗、酒、花、水、田、林、村等主题,集农林、旅游、林盘文化、医康养、休闲、娱乐、居住等为一体,坚持带农、惠农、富农、兴农导向,一二三产联动,文体旅商农融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可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产生的变化,是都江堰市精心培育文明理念,提升城市品位,谱写精神文明建设的华美篇章。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因文明而更幸福!(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成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会召开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