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1/29/009136.html

等待处理…

公卫服务“沉得下” 医疗养老“提质量”

——我市全力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软硬件建设

点击量:60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包含14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记者从市卫健局了解到,我市已全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2020年省级民生工程,居民健康档案完成率达到96.5 %。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达8.042 万余人,健康体检达5.6万余人,高血压、糖尿病慢病患者管理均达到省级目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上门指导孕产妇科学坐月子

近日,桂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人员周佳鑫、代艳清前往辖区幸福家园为2位产妇做健康管理。“我们两人今年负责健康管理的孕产妇约450人,我已经坚持做这项工作8年了。”周佳鑫说。

此次上门服务对象之一的袁女士属于二胎妈妈,刚出院一星期,她和孩子都在卧床休息。为孩子检查脐带、会阴,量体温、称体重,为顺产妈妈检查子宫恢复情况等,两位公卫人员仔细、周到、贴心,并特别指导其家人如何科学照顾孕产妇坐月子,“营养不可过剩,饮食要清淡,定时开窗通风,适当抱孩子见阳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辖区儿童,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华西妇女儿童医院联合推出“智护卡”,对于幼儿成长发育中遇到的如身高、体重不达标,乳糖不耐受等问题,家长都可持“智护卡”挂华西专家号,一般今天挂号,明天即可就诊。为了更好地助力婴幼儿成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微信群,开设宝宝课堂、妈妈课堂等,专业的知识讲座为宝妈们提供了更多育儿知识。带着孩子前来打疫苗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加入微信群,有事可咨询,科学育儿不用愁。”

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市为4000余名产妇提供了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上门服务,访视率为99.05%,超额完成省民生项目98%的目标任务。

慢病患者医疗养老有保障

在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社区卫生院作为疫情防控哨点,进入医院需戴好口罩,测体温、亮健康码,进出通道分开,整个就医秩序井然有序。

82岁的李素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当天上午,她出门买菜后特意顺道来社区医院量血压。医生热情地为她服务,嘘寒问暖,这让老人感觉很暖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服务态度非常好,对我们老年人照顾很周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慢病患者,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公共卫生家庭医生服务项目,为辖区内军休老干部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定期上门为老人们提供常规检查。如果有老人需要化验抽血送到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也是全程代办。

据悉,我市65岁以上老年群体建档立卡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平时可免费咨询、家庭医生免挂号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可免费享受每3个月1次、1年4次面对面随访服务。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签约居民提供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保持在40%左右,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0%,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家庭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基层卫生院软硬件建设。各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完成50个示范中医馆、200个规范化中医角提档升级。基本形成“看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市,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有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突显了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意义,也意味着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安全期望不断提高。

2020年1月17日,我市率先启动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跟进人员培训、物资准备。1月24日,紧急完成人员调配培训、防护物资准备和流程安排,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主要干道卡点设置。众志成城,都江堰市守住了疫情防控绿色底线。

今冬明春仍是流行病和疫情高发季节。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我市健全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严控疫情输入,扎实开展境内外人员管理,做好应急准备等措施,全市医疗机构在严格落实日常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将防疫关口前移,防疫、服务两手抓,为全市人民筑牢健康安全网。

据介绍,为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市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形成覆盖全市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首诊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建立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持续培训机制。进一步规范居家医学观察制度和健康申报证明工作。

接下来,我市将以疫情为鉴,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坚定信心 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