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老灌县人,都对现在的灌口街道怀揣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无需用美丽的言辞来描绘,随便来这里逛逛,可能幸福路的一棵梧桐树,杨柳河街的一棵柳树,又或是一条旧石板铺就的深巷,一家老字号的小吃店,都能轻易唤起一片关于过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温暖而迷人,厚重而醇香。灌口街道,核心是灌县古城,曾经是这座城市里餐馆、时装店、电影院、书店、百货公司最集中的地方,当然,也是最繁华的区域。时光荏苒,斜阳草树里,寻常巷陌中,承载着多少老灌县故事,说这里遍地文化遗迹,是一座活的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我从小在幸福路长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都谙熟于胸。童年时,从工艺美术社一路奔跑到新华书店,再到电影院混场电影。不过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回忆过去。对于外地游客而言,要真正了解都江堰,必须逛逛灌县古城,甚至住上两天。我窃以为,这里隐藏着一种老灌县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尽享有别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慢时光,看似有些悠闲慵懒,实则了悟生活真谛。今天要说的,是好吃好耍的灌县古城,是一种你会喜欢上的生活方式。
探访美食
如果说,灌县古城是一座博物馆,那么,从哪儿说起呢?人们常说,对于故乡的记忆就是一场味觉的记忆。这里深藏着那么多贯穿老灌县人成长经历的美味。说起这些美食,免不了会让人兴奋而激动。对一个外地的“好吃嘴”而言,来到灌县古城也会食指大动,惊叹于那些舌尖上的“偶遇”。
过去的幸福路上,有许多响当当的餐馆。随口一提,就有四季春、一枝春、青城园、赵卖面等等,还是曾经的国营单位。牛不?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有青城园的天鹅蛋。天鹅蛋是什么?描述一下,油炸的,有点像糖油果子吧,之所以叫这名字,可以想像个头和鹅蛋差不多。那时候面点师傅那手艺,炸得黄澄澄的,据说还是有糖心的,摆在那里,就像神仙吃的食物一般。对一个孩子而言,那时的“天鹅蛋”占领了他的嗅觉、味觉,以至于全部思绪。
说说“赵卖面”吧,历史悠久,连《灌县志》上都有记载。曾经在幸福路上,如今搬到了杨柳河街的白果巷内,据父亲讲,过去他家佐面一碗汤熬得极好,全用棒子骨慢火熬成,放点葱花,一个字:香。我在北街上班时,每天早晨都要走路去吃一碗面,调料兑得尤其好,杂酱等臊子炒得脆香,且有嚼劲。面条用的是“水叶子”,劲道,“呼呼”两筷子面条下肚,可谓唇齿留香。食客把面条吃得精光,往往连碗里的剩余残汤也不放过,喝尽才好。除了面条以外,必须品尝的还有“开口小饺子”,即肉馅的饺子,两头故意不封口。那调料可不是一般的爽口,甜甜的、辣辣的、麻麻的,说起来想流口水,关键在于饺子小,浸泡在调料里,那叫一个入味。“赵卖面”里好吃的还有粉蒸牛肉,牛肉蒸得软糯,上面铺了一层蒜泥,还有几根青青的香菜,好香。
还有一家新繁牛肉豆花,味道不是一般的好,也是一家二三十年的老店,以前位置在五桂桥附近,如今也在杨柳河街。曾经带一个上海人去吃,明确说不能吃辣。来了一碗牛肉豆花,接着又来了第二碗,好吃得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吞下去。这家店还有芝麻水饺、火锅粉等诸多美食,分量不是很多,但是着实好味。感觉来这家店吃饭,完全不用考虑是不是饭点,一天到晚都客满。两个戴眼镜的大叔担任跑堂,也是多少年了。要说火锅粉,来杨柳河绝对不能错过的“老妈火锅粉”,大块的浓香牛肉加上劲道的火锅粉,麻辣的火锅味道让人难以自拔。一碗下肚,真真是酣畅淋漓。
杨柳河街一带的美食很多,而且几乎都是老店。如郭水饺,个大、分量足。北街上则有北街米线,当年读北街小学的小朋友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吃着这家的米线长大的!”经常来这家店的熟客都要高喊一声:“双臊!”即一勺牛肉、一勺排骨。臊子是店家自己慢慢熬制,味道独一无二,用料实在,外脆里嫩。臊子里的红油渗到米线里,那叫一个辣爽!就算是大冬天,一碗米线会也会让人满头大汗,这时再来一份酱凉粉,绝配!北街上还有一家肥肠面馆,当年我们也经常去光顾,这家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花椒特别好,麻爽麻爽的。
再说南街,上世纪80年代有很出名的豆花饭,既爽口又便宜,老灌县人喜欢要一碗豆花,再来二两粮食酒,花钱不多,却俨然神仙般的生活。当然,诸如“月季餐厅”之类,也是信得过的老牌子。南街上有几家糕点铺,是真正的“老字号”。譬如焦老三手工糕点,我最喜欢吃这家的凉卷,凉凉的、糯糯的、甜甜的,是我童年觉得最好吃的东西之一,凉卷上还有彩色的花纹,我很神奇,那是怎么做的,竟是如此的奇妙?
川农大都江堰校区门口的“稀饭大王”也是一家老店,这里有玉米稀饭、菜稀饭、绿豆稀饭,同时佐以凉拌三丝、炒土豆片、凉拌白肉等小菜。过年,人们都吃得油腻了,有人会说“那就去稀饭大王”,一解大鱼大肉的燥气,别有一番清爽味道。
只零星写了几样,却开始分外想念那些味道了。其实,大街小巷里还有许多美食,没法一一道来,就需要你亲自去打卡了。
古街寻幽
如果想寻一个清幽恬淡的地方,在灌县古城里极为容易。当然,热闹的地方也很多,譬如南街的土特产店、西街的酒吧。我极力想推荐的地方,是文庙旁的一条古街。先说说曾位于文庙的都江堰中学,人们习惯地称作“灌中”,是当时这座城市里最好的中学,也是无数学子心目中的圣地。经过文庙街,即可看成到那高大红色的“万仞宫墙”。万仞宫墙为文庙特有建制,筑于孔庙之前,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过去的灌中学子,都喜欢在这里照一张相,表达高山仰止之情。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
想当年,每每走在万仞宫墙下,可以听到操场里的喧闹声。这里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地,让人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
文庙旁有一条古道,这条老街历史悠久,记得我有一位同学就曾经住在文庙山上,那时候的他用水还得踩着石阶下山来打。在文庙街上漫步或骑行,悠闲自在。顺着文庙古街往前走,一路是低矮的平房,慢慢地,眼前翠绿一片,豁然开朗,已进入了山中。抬起头来,可以看见魁星阁,我们习惯叫作“红塔子”,这条小路幽静而不寂寥,常见一些游山的人们。夏日里,人们喜欢拣酸枣树下的果实来品尝,从这条环山道可下山至川农大学都江堰校区,也可通达二王庙。
在文庙一带,有“下面馆”“闻妙”“晴风”等蛰伏在老街的店铺,是新文艺风与老街文化的交织点。从“朋友圈”得知,成都的网红面馆“下面馆”开到了都江堰。至于“下面馆”的风格,一般是深藏在老街老巷之中,同时还有一位慈祥老婆婆的掌厨,顿时感觉面馆与古城两者之间非常契合。作为店里的招牌面,老板自己发明的鱼香兔丝面是进店必点。据说,面馆里的粟婆婆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来将卤煮好的兔肉撕成小条,再掌勺炒制。客人们吃的时候不用剔骨头,可以肆意地品尝兔肉的香滑。麻辣牛肉面的每一块牛肉都有麻将那么大,牛肉都是当天从成都采购来的。一口下去,牛肉与红油的麻辣鲜香溢满整个口腔,十分巴适。如果食客不能吃辣,竹荪鸡汤面也是不错的选择。满满的一碗鸡汤,配上竹荪、松茸,新鲜的蘑菇味道极鲜美。
从面馆往外看,可以看到整个文庙街红墙,面馆与红墙仅一条马路之隔。在这里吃面,恍惚中会不会有一种穿越之感?
文庙旁还有一家茶社,汇聚了许多都江堰的老人,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或者是打打麻将喝喝茶。闲坐在这里的老灌县人不乏一些知名人士,曾经是名动八方的企业家、书画家、文化人。听他摆龙门阵,可谓是受益匪浅。
文庙老街上还有一家闻妙茶餐吧,主人闲的时候也出来聊聊天,仿佛经营的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生活。老板娘独家研发的泰式冬阴功火锅,汤料浓郁,菜品新鲜。吃火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文庙旁吃泰式火锅,感觉时光静静流淌,生活的真谛也尽在其中了。
灌县古城的风韵,其实哪里是短短一篇文章能够说清的。譬如,这里还有很好的民宿。花霁民宿,简约冷淡的装修风格,有别具一格的日式庭院,二楼榻榻米房,三楼风景房,让人体验安静的古城时光。还有熊猫驿站,一家以熊猫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客栈,游客至此,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小惊喜。闲在逅舍,一家专注态度与温度的旅居文化聚合平台,作为中国十大最美必睡民宿,5000平方米的空间尽揽了都江堰的水墨丹青般的靓丽风景。五星级配置的奢华和舒适,以及管家式服务让每位客人宾至如归。
古城内还有云浮里云宿·南桥云居、风隐天骄酒店、九点水语酒店、悬河民宿、沐野民宿、初墨小屋民宿、新时尚酒店、兰欧酒店等民宿与酒店,住下来,你才能真正体会这座城市的闲适与温度。
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到灌县古城来吧,带上你最爱的人、最亲的人,来这里旅游,甚至在这里生活,你会发现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这里岁月静好,且可慰藉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