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4/13/009524.html

等待处理…

张曜明: 抗美援朝金城战役打出国威的都江堰英雄

作者 刘刚 王克明
点击量:92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张曜明,1927年8月出生在四川灌县徐渡乡(今都江堰市石羊镇)。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他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1953年6月,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中,张曜明主动请缨上火线,坚守阵地18小时,连续打退敌人五次反扑,杀伤敌军百余人,孤身毙敌40余人,荣立一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张曜明和战友们在保家卫国战斗中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再现了中国人民军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革命精神。战争结束离开部队后,张曜明尘封峥嵘岁月,深藏功勋与名誉,在南京体育学院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至1989年3月退休。

前赴后继 临危请缨上火线

1950年,张曜明入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79师536团3营机炮连。来到部队的张曜明,刻苦学习,苦练杀敌本领,很快成为了作战骨干。在机枪射击比赛中,荣获全师“重机枪对斜角度向我运动”移动靶射击的第一名。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念过私塾,上过小学,又学过中医的张曜明很快受到领导重视,1952年秋,张曜明被提拔为连队文书。连队文书属于后勤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连队的文化宣传活动,收集整理和保存连队文件,管理战士档案等,比起在一线的战士们来说相对安全。张曜明虽然射击技术很好,却一直没有机会上火线杀敌立功。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经过一年多的激战,在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人员伤亡后,中朝人民军队夺回了北朝鲜被占领的北纬38度线左右的地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于1951年11月27日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实际接触线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议。但不甘心失败的韩美方,以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多国部队等优势拒不签字实施,并伺机发动进攻,企图获取更多利益。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状态。1953年夏,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实施金城战役,决定给予敌人一次沉痛打击。

1953年6月29日,由于战事吃紧,整个机炮连的兵力都已配属给各步兵连。剩余的仅有两个机枪班和连部的勤杂人员在驻地待命。天刚蒙蒙亮,机炮连接到营部通知:火速抽出一个排的兵力,向守卫938.2前沿阵地的七连运送弹药。张曜明一听有任务,便迫不急待地向指导员提出请求。他深知,敌人正拼尽全力反扑,火线战事正紧,这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但是,他更记得入党时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由于连队已经无兵可派,指导员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迅速将两个机枪班、炊事班和连部后勤人员,共35名战士集合起来,组成一个运送排,交由张曜明带领,执行运送弹药的任务。

战士们背着弹药箱,直奔枪炮声声、火光冲天的前沿阵地。沿途经过炮弹反复轰炸的光秃秃的丘陵,一路上崎岖坑洼,壕沟遍布。敌人的炮弹一个劲的飞来,企图封锁增援通道。大家拉开距离,时卧时起,跳跃前进,终于到达938.2高地山顶北侧战壕。急需弹药的是山南边的4号阵地,七连指导员向张曜明指明了方位和距离,告诉他:这是一段死亡地带,千万小心。

敌人的封锁时紧时松。一有间隙,张曜明便左手向上一挥,跃出战壕,带领大家往下冲。刚跨出几步就被对面高山上的敌人发现,枪炮声响起来,子弹打在战士们头顶呼啸而过,在一路飞扬的尘土掩护下,张曜明盯着小山包,弯腰直往前闯,后面的战友紧跟着都冲往山下。突然,成都战友、二班长刘志远大声说:“我小腿中弹,不听使唤了。”张曜明一手拉起刘志远,一边大声喊:“往坡下滚!”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边的战友跟上来。弹药终于送到4号阵地坑道中。可是,六班长姚宏源和其他10多位战友在封锁线上,有的负伤,有的牺牲了。35名送弹药的战友,赶到阵地的已经不足20人。

坑道里几位受伤的战士,咬着牙,正在给转盘机枪压子弹。张曜明的心情难以平静,他向阵地指挥员董排长请求留下来战斗。董排长说:“你们已完成任务。白天太危险,你们先在坑道里休息,天黑了再回去。”

敌军在我方阵地938.2高地山包两侧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打着旗子一次又一次往山上冲。志愿军战士们居高临下,用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招待”他们。敌人一个个滚下山去。张曜明这位全师最优秀的机枪手,盯着坑道外的两挺转盘机枪正向敌人射击,心里直痒痒,请求参战。机枪手说:“这是我的任务,你快进坑道去!”

敌人一次又一次轮番向阵地进攻,弹药又快耗尽了,战士们在不断伤亡。当张曜明再次请战时,阵地排长终于答应了。

枪林弹雨 一寸河山一寸血

张曜明一出坑道,敌人就拼命地向通往山顶的通道扫射,机枪声“突突突”一直不停,竭力封锁支援道路。暴雨般的子弹从张曜明身边擦过,打得尘土乱飞。张曜明猫着腰,沿着斜坡飞快冲向小山顶。

张曜明一到前沿阵地,选好战位,架好枪,向旁边的几位战友挥拳致意,扣动扳机,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身边战友的冲锋枪特别威风,张曜明的手榴弹扔得又远又准,他们俩不约而同地相互注视了一眼:原来是家乡灌县同村的老乡王德安! 炮火连天,阵地上的两个老乡只能会意地点了点头。敌人的反扑越来越猖狂了,突然,一颗子弹击中王德安头部。战友倒下了,还没有来得及和老乡打个招呼就闭上了双眼。张曜明满腔怒火,夺过王德安手中的冲锋枪,把一颗颗仇恨的子弹狠狠地射向敌人。子弹打完了,又拿起手榴弹,操起爆破筒,拼命投向敌群。敌人死伤众多,连滚带爬退下了山沟。

一阵又一阵的炮击、爆炸、冲锋,在血与火的冲撞中,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我方阵地上只剩三人了。除张曜明外,另外两个战士也都负了伤。在敌人停止进攻的间隙,疲惫不堪的三人振作精神,连忙分头将伤亡战友的枪支弹药收集起来,准备打击再次来犯的敌人。

还不等三人喘过气来,约有两个排的敌兵又在炮火掩护下往山上发起进攻。弹药已经不多了,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战士们等敌人近些、再近些,一直近到30来米才开枪射击。前面的敌人一个个倒下了,后边的军官还在督阵逼战,战士们就用点射狙击后面的敌人;再近一些,就采用冲锋枪扫射;再接近点,就投手榴弹狠炸。敌人丢下一具具尸体,始终不能靠近山包,最后败逃回去的所剩无几。

趁战斗间隙,张曜明快速跑回坑道,向董排长报告情况,要求加派兵员、补充弹药。张曜明回到阵地,对面山头敌人又开枪开炮对张曜明所在的小山包实施压制。大约三四十名敌人边打枪边向我方阵地发起攻势。张曜明和战友们又用打“近战”的老办法,待敌人接近后才还击。

反复的炮击,削去了山顶,填平了战壕,山上已难找隐身之处。张曜明和战友们凭着中国军人大无畏的精神,灵活躲闪,伺机射击,又消灭了大部分敌人,剩下的几个家伙灰溜溜地逃走了。每到战斗间隙,张曜明就和战友们总结经验,分析敌人可能出现的时机和方向。他们使用这种打近战的办法,尽可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节约弹药,以备再战,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可是,两位战友也终因伤势过重倒下了。

机智英勇 保家卫国建奇功

夏日午后的烈阳直射在阵地上,滚滚的硝烟,飞扬的尘土,血腥、闷热。光秃秃的小山包方圆不过十来米,被敌人的炮弹翻了几遍,几乎看不到战壕的踪迹。张曜明将阵亡战友的遗体从土坑中一个个抱出来,将重伤员扶到低洼处。再将有限的枪弹和手雷摆放好,趴在坑里,继续监视敌人的动静。势单力薄,孤身作战,他打定主意,在敌人再次冲上来时,拼尽枪弹后就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反扑后,方圆十来米的阵地上,就只剩下张曜明一个人了。平静了约半个小时,两架敌机飞来,对张曜明守卫的小山包低空投弹扫射。枪弹雨点般从身边钻入地下,炸弹在周围爆炸,曳光弹四处飞溅。张曜明想:不管敌人如何凶猛,只要我活着,就要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就在!

敌机凶猛一阵,盘旋两圈,没发现什么动静,便飞走了。紧接着,山坡上又传来嚎叫声,40多个敌人又向左前方冲过来。近点,再近点!张曜明猛地从泥土中跃起,一阵左右扫射,抓起手榴弹,连续投向敌人。突然,两个狡猾的敌人从两侧摸了上来,卡宾枪射出的子弹从张曜明身边飞过。眼疾手快的张曜明用冲锋枪摞到一个,另一个已经绕到张曜明背后几步,还未等敌人开枪,又被张曜明射倒在地。正面又有十几个爬过来,离我阵地只有十来米了,张曜明很快扔出三颗手雷,一连串的扫射和爆炸,让敌人吃尽苦头。可是,敌人并没有甘心失败的迹象。

傍晚时,一股敌人从右侧开始第五次反扑。紧要关头,排长派来一个战友,抱着20多颗手榴弹前来支援。他将手榴弹放在张曜明身边,拿起一个,揭盖、拉线,递给张曜明,投出。就这样,两人默契配合,连续飞出的手榴弹在敌群里开了花。敌人终于招架不住,狼狈逃窜。这时,张曜明才知道战友叫唐新明。张曜明对唐新明配合投弹的动作惊叹又奇怪。唐新明说,他在后面看不见敌人的位置,不知往哪里扔。确实,拉了线再交给张曜明投出去,速度快,效率高,杀伤力更大。这可是在平常训练中没有学过的新打法。

夜幕渐渐降临,热浪滚滚,夹杂着浓浓的血腥、尘土和火药味,几乎让人窒息。敌人暂时没有动静,张曜明便吩咐小唐赶快回去向排长报告情况,希望得到增援。排长派来了一名来自四川剑阁18岁战士小陈。两位战士分别警戒南北两侧,张曜明居中镇守。

受到沉重打击的敌人,仍然不死心,又派来飞机轰炸射击。对面山头约600多米远的机枪又射出指示目标的曳光弹。他们在弹坑里时而俯身趴下,时而翻身仰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敌机飞走了,炮弹又乱轰一番。在难得的沉寂中,张曜明发现自己的手臂和小陈的腿部受了伤,但两人都专注敌情,早已把伤痛忘到九霄云外。夜深了,步兵八连前来接防。根据董排长的命令,换下了在阵地上坚守了18个小时的张曜明。回到坑道的张曜明浑身上下全是泥土,军服已是衣衫褴褛,只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珠还在滴溜溜的转。

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南朝鲜首都师,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击退美韩军1000多次反扑,夺回大批阵地。金城战役一战,志愿军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兵锋直指汉城,战场形势对志愿军极其有利,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1953年7月27日,美军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对照1951年11月27日达成的停战协议第三条:“如30天内停战协定尚未签字,则按将来实际接触线修正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规定,双方在1953年6月17日和7月24日,对军事分界线作了两次校正,最终确定的军事分界线比首次协议时南移332.6平方公里。

战后,张曜明荣立一等战功,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与他“一级战士”荣誉称号。

十八小时,不足一日,在时间长河中微不足道。然而,它却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为人民军队骄傲,为打出国威的蜀中英雄自豪!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