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4/23/009598.html

等待处理…

大山里的最美巡护员——朱大海

本报记者 黄代凤 王义 文/图
点击量:38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他,用脚步默默坚守信仰,用青春岁月守护山林,用生命和汗水保护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他,始终不忘绿色初心,牢记保护使命,以基层保护站为家,每天在大山深处行走。他就是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龙池保护站、为野保工作奉献满腔热忱和无限衷心的党员先锋——朱大海。

坚守绿色初心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坚守绿色初心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用GPS把两棵树打个点,我记录下它们的位置……”4月15日,和同事一起进行野外巡护的朱大海正在记录刚发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天空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朱大海并不会因天公不作美而停下脚步,依然一大早就和同事们一起深入山林进行日常巡护。“我们的日常巡护有6条线路,最短线路要行走4个小时,长的可达8个小时以上,主要职责是守护山林、防火防偷猎、发现和记录珍惜动植物等。”一说起自己的工作,朱大海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据朱大海介绍,龙池保护站海拔1800米,周边原始森林是大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野生动物的天堂。每天早晨9点,他和保护站工作人员准时背上干粮外出巡护,下午天黑之前返回保护站。如果巡护路线更长,一天无法返回,就只能背上帐篷和干粮,晚上找个平坦的地方扎营,手机变电筒,照亮森林夜晚。常常回到保护站,衣服、裤子和鞋子都是湿的。“山上空气潮湿,秋冬季节,每天早上醒来,摸一遍被面,手上都是水。”朱大海感慨道。条件虽然艰苦,但他却毫无怨言,只为那一句:“我是党员,我不吃苦谁吃苦。”

一说到朱大海,与他同事多年的何海林就会竖起大拇指赞到:“作为一个外省青年来到都江堰市,在如此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让人佩服不已。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以来,他用较高的植物分类专业技术、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大熊猫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默默奉献。”

据了解,多年来,朱大海在保护区发现2个都江堰市新分布植物物种“细枝箭竹”和“光叶木兰”,对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以龙池保护站为班底打造的大熊猫志愿者团队,在2019年1月被评为“四川好人”,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同时,龙池保护站被都江堰市委组织部授予“党员先锋教育基地”和“都江堰市直机关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作为一名党员,朱大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坦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保护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绿色初心。”

坚守野保岗位 做个有担当的党员

“这是我们人工辅助修建的动物饮水点……”巡护路上,朱大海总会查看饮水点情况,为之清理枯叶。原来,为解决地震及震后次生灾害导致大熊猫活动关键区地表可利用水源减少,影响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正常的繁衍生息难题,朱大海承担了“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关键区动物补水点与兽径断裂监测点的建设维护及后续监测”项目。据他介绍,要解决大熊猫饮水问题,首先需要监测野生大熊猫和其它动物的活动轨迹。监测到野生动物影像资料非常不容易,冬季山上的气温低,监测队员要找到野生动物频繁活动、阳光充足背风的地方安装红外线照相机,才能保证在长时间低温环境下照相机正常工作。待到勘探到合适的安装点后,他们要翻山越岭,背着重重的设备到点位上安装。“有时候一天只能安装一个。”朱大海苦笑道。

通过后续红外线自动相机跟踪监测,确定了大熊猫补给水点位的建设,有效弥补了因震后地面开裂渗漏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地面阻断出现的水源干涸情况,从而改善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的栖息地质量,保证了动物正常生活所需的水源。“通过红外线相机,我们曾获取到野外‘母子大熊猫’饮水漫步的生活影像。”安装红外线相机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只要能保护野生动物,就让朱大海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让朱大海记忆犹新的大熊猫救助事件发生在2012年4月17日。在保护站50米开外的竹林里,他们发现了一只生病的大熊猫,因当时山里没有信号,工作人员赶紧小跑一个多小时到山下有信号的地方拨打求救电话,并轮流守护因受到惊吓藏起来的大熊猫,直到专业救护人员把大熊猫成功营救下山。朱大海经历过发现大熊猫的激动,也经历过在无人区的各种惊险。2003年的一次野外巡护工作,朱大海和队员们就差点遭到羚牛的攻击。当时他们遇到数十头羚牛,这些羚羊体型巨大,有的有三四百斤,都在河边晒太阳。看到羚羊,大家都很兴奋,朱大海也迅速拿出胶片相机拍照,可能是因为完全沉迷进去了,直到身边的几个向导喊他快跑,他才意识到羚牛已经追过来了,赶紧和大家爬到树上躲了十几分钟,羚牛才散去。当被问及野保工作辛苦又危险,为什么会一直坚守,朱大海说:“我热爱这个事业,作为党员,我有责任和担当把工作做好。”

舍小家顾大家 亮出党员鲜红底色

“对照标本首先要看叶的形状、花的颜色……”办公室里,朱大海正和因受自己影响也加入生态保护队伍的妻子刘纪燕交流植物标本特点。对朱大海而言,妻子是他坚守野保工作的后盾,因长期从事野外工作,通常十天半月不着家,家里就只能全靠妻子照顾。说到这里,刘纪燕坦言:“我也曾想过让他放弃这个工作,常年在外风吹日晒又危险,让我很不放心。特别是地震后那几年,我下岗了,房贷压力又大,娃娃又小,感觉坚持不下去了。但看他那么热爱这个工作,我又觉得不忍心让他放弃,而且他经常说自己是党员,不应该只顾小家,所以也就一直支持他,到现在连我自己都受他影响加入了生态保护队伍。”

队员中,很多人对发现野生动物感兴趣,而朱大海还对植物感兴趣。他当时学的就是植物分类学,工作的十多年里,他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展、不断学习。每次发现了未知的植物,他都要收集整理,现已收集植物标本累计2万余份。在他的努力下,保护区还建立了植物标本室,标本信息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植物标本和物种信息系统大平台,有效地弥补了都江堰市这一区域的数据空白。

除了平时的野外工作外,朱大海还承担了多个重要课题。他先后4次带队到保护区核心区的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开展动植物调查工作。2012年5月,朱大海排除艰险、克服困难,与团队一道经过数十天往返,从保护区实验区穿越核心区并最终到达最高峰——光光山,成为地震后第一批穿越无人区到达光光山的考察人员。此次考察过程中,他还拍摄了大量的动植物实体及地质、植被、河道等生境变化的照片和影像资料,成为地震后在该区域内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正式科考工作提供了准确的行进线路和安全宿营地点;成功带队完成以“自然·人·大熊猫”为主题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前期考察工作。

多年来,朱大海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跋山涉水寻找珍稀动植物,只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经常独自在大山间穿行,要面临无水、无电、无通讯的“三无”生活环境,但他抱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山为伴、与林为友,靠着内心的精神信仰一直坚守在这里,被誉为“四川最美巡护员”,这里的花草树木和可爱动物他都如数家珍。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不忘绿色初心,牢记保护使命,和同事们继续用实际行动做好保护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工作,把上天留给我们的馈赠,在我们这一代保护人手里继续传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开展联合巡护行动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