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5/14/009685.html

等待处理…

蒲阳路社区:
以李冰治水之智
破社区治理之难

点击量:37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辖3条主干道6条小巷,面积1.1平方公里,居民院落44个,人口约9200人。作为最早的城市社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三无”老旧院落与出摊占道、违章搭建的商铺、日渐疏远的“陌生人”社会……逐渐变成困扰蒲阳路社区的治理难题。如何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重新焕发生机?一直是蒲阳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骏深思的问题。

“好在两千多年前,作为智商和情商超高的蜀地行政长官的郡守,李冰留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我们找到了治理的‘治’与治水的‘治’的关联度。如今,借鉴古人的治水智慧,我们探索出属于自己社区之‘治’。”唐骏高兴地说道。借李冰治水之智,唐骏带领社区党员干部以“化零为整”促使老旧院落焕然一新,以“乘势利导”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倡导绿色共享为群众营造新场景,激活老旧社区治理细胞,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夯实基础。

化零为整 老旧院落焕然一新

周五一大早,在唐骏的带领下,蒲阳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唱着歌,带着清扫工具来到了院落。一到便开始清理废旧海报、扫地。胡国勋作为其中一员高兴地说:“我们社区有40多个院落,大多为老旧院落,社区非常重视老旧院落治理,探索出院落联片治理模式,组织志愿者每周五到老旧院落打扫卫生,大大改善了院落环境。”

一直以来,唐骏都在思考如何打通散居院落治理的“毛细血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而李冰的竹笼智慧恰巧启发了她。她说:“李冰既然可以用竹笼漏水又挡水,化零为整,依从大江之势顺势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握手,那院落治理也可以破除围墙壁垒,将原本分散的散居院落联合起来,就像把单独的竹笼聚拢成排一样,化零为整,形成院落联片治理。”于是,从2020年4月开始,社区通过对辖区散居院落党员、居民骨干和志愿者全面摸排,征求意见建议,依托党建引领,创新探索出院落联片治理工作新模式。

据唐骏介绍,老旧院落大多住户不多,面积不大,而且多为租住户,单独管理成本较大,居民参与度也不高。通过开展院落联片治理,选择其中一个院落和其他几个独栋院落联合管理,按照每户每月15元标准收取治理费,费用不高,但联片后积少成多,既可解决院落无人打扫难题,节约管理成本,又使各小区资源得以统筹,实现最大效益。同时,他们还通过公开招募院落联片治理志愿者,充实院落联片治理力量,定期开展“四扫四巡”,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负责院落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安全巡查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志愿者们会定期到我们院落打扫卫生,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看起非常舒心。”居民张国英看着刚被志愿者打扫干净的院落高兴地说道。

乘势利导 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

“除了老旧院落管理,商家管理也是一大治理难题。”唐骏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摊占道、违章搭建的商铺逐渐变成困扰社区的治理难题,这也成为唐骏的一个心头病。“乘势利导、因地制宜是李冰治水的精髓所在,他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和水流动力学原理,科学解决分水与排沙问题,既不堵水也不放任,而是利用自然规律顺势而为。这让我想到社区治理中也不应大包大揽、以行政命令进行管理,而是应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借力而为,让大家变被管理为共治理。”唐骏说。通过社区指导,成立街区(商会)党支部,引导辖区商家进行自治,变堵为疏,让商家管理从以往“猫和老鼠”的追逐赛变为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商家管理这一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商会党支部与社区签订共建结对协议,成立商会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商会党员服务记录、信息反馈制度和评价制度,党员商户以定期巡查督导、划片认领责任区方式认领街区公共事务,常态化开展出摊占道、乱堆乱放、违章搭建等治理,示范带头诚信经营。通过商家联盟自治,有效减轻社区管理压力,提升了街区营商环境,为社区发展治理夯实了基础,诚信街区的“诚信效应”也获得了消费者信任。目前,蒲阳路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商会已有239户商家参与。经营针织用品20余年的罗华群,在打造诚信街区的时候最先加入商会,其经营的店铺连续3次被评为五星商店,当问及商家联盟自治的好处时,她高兴地说到:“经营收入的直线上升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绿色共享 为群众营造新场景

“乒乒乓乓……”在蒲阳路社区综合体的健身室,每天一大早就有居民来此打乒乓球锻炼身体,而舞蹈室里亦是轻歌曼舞。刚跳完舞的居民张建秋说:“社区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场所很安逸,每周五上午大家在这里跳舞锻炼身体,心情也很愉快,感觉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这些活动新场景正是社区为提升居民幸福感而打造的。”唐骏说。她认为,不管是古人李冰,还是当代社工,都秉承着“造福于民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而社区正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场景营造也将是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方向。为打造集办事、文化活动、居家养老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统筹布局康养室、舞蹈室、电影院等功能空间,社区打造出居民“会客厅”式社区综合体。

在这里,为留住城市记忆,社区深挖小巷文化,将官兴文、瓷葫芦、槐花等本土文化元素植入社区综合体“共享客厅”,形成一步一景一文化特色品牌。居民来到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就能找到曾经的生活记忆。同时,社区还定期邀请乡贤、老革命家庭在此讲述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社区文化浸润。唐骏始终认为,干部脚下有泥土,群众心中才不堵。一有时间,她就和群众聊天谈心,社区老年人多,反映做饭难,她说:“群众有诉求,我们就要回应。”于是社区成立共享食堂,80岁以上老人只需8元就能吃到两荤三素一汤的健康午餐。社区居民张阿姨生病卧床行动不便,唐骏说:“那我们就送餐上门!”就这样,一系列贴心服务深得居民好评,纷纷表示共享食堂既是吃饭的地方,又是联络情感的家园。常在这里吃午饭的老人程仕清说:“这里价格合理,味道巴适,我很满意。”

久居城市的人们,对田园生活总有一种向往。蒲阳路社区居民亦是如此,有些居民会偷偷在待开发建设的空地种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回应大家诉求,社区果断变堵为疏,利用辖区闲置土地建立“共享”菜地,通过与居民签订种菜承诺书,进行责任管理,既满足居民需求,又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使社区闲置土地得到有效管护。“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由‘旁观者’向‘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转变,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社区指导、居民主导的共治模式。”唐骏说。(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多学科大型义诊活动走进都江堰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