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全,灌县人,解放前夕家住太平街马家大院,与我家邻居,又是我的老师。他早年参加革命,算是灌县第一批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中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可歌可泣。光辉的事绩公诸于世,以纪念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
1928年初灌县党小组成立,干希宇任组长。这时党组织的力量还很弱,工作重点放在党员的发展和组织力量壮大上。目标选在灌县丰都庙职业学校,王用全恰在学校任教。他和干希宇、陈益帆曾在1923年一起参加进步社团“导江书会”,期间王用全阅读《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资本论》等进步书籍,思想进步,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积极分子。1925年,王用全就同干希宇、陈益帆等9人自发邀约结合起来组织“青年协进会”“读书会”“改进社”等群众组织,利用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漫画、演街头剧和街头讲演等形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现象进行揭露抨击。当革命处于低潮的1928年春王用全又参加“荒园学会”,期间学习《听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吸收入党。入党后王用全参加多项次革命活动。
一、参与抵抗灌县警察所征收“茶酒桌捐”税的斗争
1928年2月灌县警察所布告:在全县征收“茶酒桌捐”税。借此,正好开展革命活动,王用全在党小组的领导下对警察所进行坚决斗争。警察所以桌子的脚数为依据收取“茶酒桌捐”引起了茶酒商人的极端不满,群众也为之愤愤不平。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酒商声称要罢市反抗。借势王用全深入到茶酒商人中宣传鼓励,号召团结起来,统一行动进行斗争。他还以茶酒商的名义撰写文章、刻印传单,散发城乡,揭露国民党捐税多如牛毛、搜刮重税的恶劣行径。警察所长周少眉见形势发展不好收拾,只好贴出布告:“茶酒桌捐”暂不征收。中共灌县党小组领导的抵抗“茶酒桌捐”的斗争取得第一次胜利。同年3月,中共灌县党小组成员在竹林寺召开会议,参加会议有张子玉、干希宇、陈益帆、王用全等7人,会上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灌县特别支部。
二、在金马小学开展革命活动
不久,王用全去金马小学工作。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同陈益帆深入到学校青年师生中开展革命活动。金马小学校长曾达经是一位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影响下教师、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学校形势较好,有利开展革命活动。王用全在特支的领导下,乘势引导、提高师生的革命觉悟,创建学校的革命气氛。他建议设图书馆,号召师生读革命书,如《少年漂泊者》《呐喊》《女神》《马克思进文庙》等。布置礼堂,贴上马克思、恩格斯、孙中山的画像,两侧贴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劳动创造世界”“民以食为天”等字幅。在师生中开展谈心活动,培养发展了付干天老师为党员,壮大了党的队伍。形势很好,为了把金马小学开辟成党在农村活动的据点,省委派王俊超来金马小学,加强党的力量,更好地开展工作。王俊超也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同王用全、陈益帆一起工作。首先建议学校开设公民课,实是政治课。课中讲革命道理,以启发师生的革命觉悟。首创招收女生入学,以培养革命的女学生。果然有女生王玉梅提高了革命觉悟,写出《逃婚记》文章,后来她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组织师生上街宣传、讲演、唱革命歌曲,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宣传反帝反封。王用全等人指导学生办墙报,成立学生会,革命活动有声有色。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同志们的努力下,金马小学成为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大本营,称金马小学是红色学校。
三、参加崇义农民抗捐斗争
1929年上半年,灌县土豪蒲种芗借口办地方公益事业,巧立名目,强征田亩附加捐。党特支派负责组织工作的王用全去崇义和陈益帆共同商量,拟定部署组织农民抗捐。对农民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号召农民起来抗捐,以打击反动封建统治势力。在党的领导下,在农民积极份子的串动下,农民很快联合起来,声势日益壮大,情绪高潮,自己组织“崇义乡上瓦窑农会”。这是灌县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乡农会”。农会号召农民群众,发表宣言,反对蒲钟芗征收田亩附加捐,进行坚决的斗争,显示了农会的威力。“亩捐”被搁了下来,崇义农民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同年春,特支还传达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要求结合灌县的形势,深入群众变经济斗争为政治斗争。
四、参与中共灌县委员会的建立
1929年暑假,中共灌县特别支部在城内租屋中召开“暑期讲学会”。干希宇等特支领导同志出席会议,王用全以组织委员身份参与会议。会上大家认为在省委领导下,工作取得成果,发展了新党员,壮大了党的组织。但工作有薄弱地方,有必要加强。会议决定请求省委派人来协助开展工作。省委派廖世民来灌视察指导工作,在市郊胡祝轩家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仅有干希宇、王用全、陈益帆等6人。这时,斗争形势较好,党员由3人发展到20人,支部也建立了3个,特支建议成立县委。省委了解情况后,同意建立中共灌县县委。会上决定县委书记干希宇,组织王用全,宣传胡克培,工委刘海明,农委陈益帆,秘书胡克培兼任。县委下设金马小学支部,王用全任书记;柳街小学支部,胡军辉任书记;城关支部干希宇兼任;共青团由胡克培负责。之后,灌县的革命活动由中共县委领导进行。
1927年党中央的“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却助长了“左”倾盲动主义。灌县县委在贯彻盲动主义路线时,发动武装暴动,筹备夺取武器受挫,加之1930年“汉州兵变”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灌县,地下党为躲避国民党的残酷追捕镇压,有的外出他乡,有的隐姓埋名,组织解体,一些党员就此失掉了同党的联系,王用全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他同党失去联系,他仍就坚持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成都西城小学” 回迁成都。学校更名为“灌县新民镇中心国民小学校”(太平街小学)。那时我读高二,新校长是陈幼君,训导主任正好是王用全。他身材魁梧,常穿一件灰色长衫,头带黑色礼帽。别校的训导主任总是凶神恶煞,他却显得文质彬彬,慈祥的面容令人亲近。他上高年级的历史课,也正好教我们班的《中国近代史》,现仍记忆犹新,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入侵讲起,虎门销烟失败、签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割地。继后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英法《天津条约》;1860年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更凶1900年八国联军一起来欺负中国,打到北京签《辛丑条约》。这么多不平等条约,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吓坏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王用全老师的深动讲述,愤慨的语气,给我们深深的感染,启迪和教育了我们,我们恨清政府无能腐败,恨帝国主义列强,激起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树起爱国主义的初心。
他还给我们热爱家乡的教育。1946年春天,一个星期日上午,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暖,我们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离堆公园, “伏龙观”前,听王老师给我们讲述李冰父子治水的故事。讲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 之一“宝瓶口”修筑8年为成都平原造福,工程艰巨、伟大,在中国独树一帜,世界闻名。听讲后,同学们十分兴奋、自豪,觉得咱家乡美丽可爱。
1949年11月王用全和陈幼君在灌县教师和学生中酝酿成立“灌县解放运动委员会”。时秦松乔任主任,王用全任秘书,陈幼君任组织,罗明堂任总务,开展工作迎接灌县解放。这个时候他已近60岁,已经是一个耄耋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