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皮金,你今天要是想‘赎罪’,那就把我手上这点燃的油灯顶到你那个光头上,给我在凳子上站一站。”6月16日,在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都江堰中国海外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传统川剧《滚灯》热闹上演。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送戏剧“进校园、进乡村”展演活动将这样一台精彩的川剧表演送到了孩子们身边。
演出中,来自成都市三花川剧团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了川剧套打、变脸、小丑戏、戏歌演唱、杂技表演等精彩节目。“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变脸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川剧表演项目了。舞台上,身着戏服的演员们跟随音乐,不停扯脸,在动作转换间完成变脸,行云流水的表演惹得台下的小观众们阵阵惊呼。双人杂技《红色力量》则用巧妙的体位连接与一气呵成的动作展示,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力与美的视觉冲击。顶新新建小学五年级学生肖栋升就表示自己被杂技表演吸引住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精彩展示,但一定是演员们长期苦练的结果,这就是老师和爸爸、妈妈常常告诫我们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要向他们学习,要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而在整场演出中,承包大家笑点的当属小丑戏《做文章》,公子哥徐子元不学无术,成天贪玩,面对父母提出的做文章的要求,他只能找来仆人代笔,闹出了笑话。演员们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逗得台下师生捧腹大笑。“效果非常好,你看孩子们多投入。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场演出走进学校,让孩子们能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博大精深。”都江堰中国海外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彭清花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也从三花川剧团演出小分队负责人丁强处了解到,整场演出虽然只有6个节目,但却囊括了川剧中各经典剧目、片段。在节目编排过程中,演员们也紧扣建党100周年献礼这一主题,“我们选唱了川剧现代戏片段《浩然正气》,戏歌部分的题材选取的也是党风廉政的内容;杂技《红色力量》的创作背景则是长征。我们一方面是想将非遗文化送到孩子们身边,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传统川剧形式,歌颂党、歌颂祖国。”
据悉,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之一,此次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展演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友爱学校、崇义小学、聚源镇双土社区等地,进一步丰富都江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