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7/30/010124.html

等待处理…

从“借粮支前”看淮海战役的必胜性

作者 华居实
点击量:195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大决战》正在热播。这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透过历史的烟云,去审视那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辉煌胜利?

就说淮海战役吧。要论武器装备,我们的武器装备能赶得上黄维兵团吗?要论将士的训练有素,人民军队在蒋某人的眼里也不过就是土包子;要论双方参战人数,蒋军远超我方。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土包子,在没有飞机、坦克的落后条件下,却一再变不可能为可能,即便面对一锅“夹生饭”,也能毫不畏惧地消灭之。

这说明,战争既不全靠参战人数的多寡,也不全靠武器装备的优劣。

《大决战》中有这样的场景。就在我军兵围双堆集的关键时刻,焦裕禄率领尉氏县彭店支前大队携带粮食赶往徐州。而就在途中,他们却遭遇了蒋军的飞机轰炸,粮食和小推车严重受损。怎么办,总不能两手空空去支前吧?情急之下,焦裕禄提出就近向当地老百姓借粮支前。

从表面上看,焦裕禄这一提议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里是尚未实行土改的新解放区,老百姓还不明白解放军和蒋军的区别,不知道解放军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而且焦裕禄等人和村子里的老百姓素不相识。在此情形下,能借到粮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然而,通过焦裕禄等人的耐心工作,通过焦裕禄等人为村里土地施肥,为村民干农活,终于感化了当地村民。最后,当焦裕禄等人掏出自己贴放在心窝里的《土地证》,向村民解释什么是《土地证》,今后的新解放区同样会进行土地改革,老百姓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土地证》作为借粮的抵押时,焦裕禄等人终于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信赖,并最终借得了粮食,受损的小推车也被村里的木匠修好。焦裕禄等人推着借来的粮食再次踏上了支前的征程。

“借粮支前”,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真实发生了。细细分析,自有其合理性。这从焦裕禄和当地村长的聊天中就可以找到答案。焦裕禄说:老发叔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去参加了解放军,一个牺牲在了济南,一个牺牲在了郑州,而小儿子目前正在徐州前线。村长接过焦裕禄的话茬是这样说的:我也有两个儿子,东躲西藏的还是被抓了壮丁,一个死了,一个也有些日子没有信了。这样的对白折射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共产党及其军队深得人心,而国民党反动派则不得人心。而这也正是“借粮支前”得以变成现实的合理性所在。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借粮支前”仅仅是那个时代人心所向的一个缩影。这正如剧中邓小平所说:老蒋运输有吉普车、汽车,我们有老百姓的小推车,还有三件宝,蓑衣抗风雪,竹竿蹚河流,以及葫芦瓢盛饭舀水当脸盆。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老百姓对待解放军的态度: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这就是战争最强大的力量源泉。有了这样的老百姓,有了这样的民心,人民解放军才立于了不败之地。在人民战争面前,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在淮海战役中的必胜性。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红色之诗:长征(组诗)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