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10/26/010535.html

等待处理…

用肩膀扛起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小记都江堰市< br>工商联(商会)副会长张建

点击量:63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在张建的身上,有很多的职务,都江堰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光彩事业组副组长,市扶贫互助协会会长、市鼎森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都江堰市阿尔卑斯咖啡馆总经理……他对记者说:“我于2011年成为市工商联执委,这是我的第一个社会职务,在工商联这个大家庭里,我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知识,明白民营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人生的另一种价值体现!”

一份责任 几件实事

秋日的一天,颐湖旁的芙蓉花绽放得分外妖娆,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中的张建,他正在和相关企业电话联系,商讨位于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向善广场的运营事宜,放下电话他对记者说:“向善广场是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惠及群众,目前广场已基本建设完成,但需要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来参与,这中间涉及到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每一件事都要做细做实,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作为工商联光彩事业组副组长,张建每年都会和工商联的企业界朋友做几件实事。去年,他和长峰钢铁等有爱心、有责任、有实力的企业向我市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还分别向甘孜州康定市塔公乡、阿坝州红原县江茸乡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学生提供产业扶持、捐资助学等具体帮助。张建笑着说:“有些工作是预料不及的,去年上半年,向战‘疫’一线的工作者提供紧俏的防疫物资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

去年春节前夕,张建在电视上、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许多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心急如焚,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组员也向他呼吁,希望能做一点事情,助力战“疫”。2020年1月29日,张建独自在外河边,望着清澈的岷江水思考。按理说,这件事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但张建最终做出决定,通过市工商联光彩事业组发起筹款,购买防疫物资,免费发放给一线的工作者。有一位企业家朋友在微信群里说:“张会长发起这个活动,也是我们非常想干的事,必须支持!”

筹到钱之后,张建和几位企业家想尽办法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其中,张建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的良好关系,购买到了大量消毒液。大家一致认为,防疫物资必须要发放到防疫一线。而在市域内,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执法人员最需要防疫物资,他们分几路发放物资,并且严格要求,确保发放过程清晰透明,每一件物资的去向都有据可查。

2020年2月5日,张建和几位企业家朋友将防疫物资发放到社区和派出所。此时天上落起了小雨,几位董事长、总经理毫不犹豫当起了搬运工,衣服淋湿了、弄脏了,他们毫不在乎,张建说:“我们再辛苦也比不上一线的医护人员!”

那时的张建,在公益事业方面投入的精力,比他做装饰工程还要多。

一颗爱心 彰显担当

今年以来,张建在成都市慈善总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着手策划并建设都江堰市向善广场。他说,位于外北街上段有一段空地,由于周边都是老旧小区,长期被“脏乱差”等问题所困扰。在市工商联光彩事业组的参与下,企业家们纷纷解囊,用20余万元进行了打造。张建说:“向善广场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慈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刚建成的向善广场,受到了周围市民的交口称赞,这里不仅宣传慈善文化,平时还向市民义务提供健康咨询和家政咨询等服务。张建认为,向善广场要办好,必须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支撑,他计划每月都举行公益活动,如读书会等。他说:“工商联里有很多企业家,都愿意为公益事业做点贡献,大家都出把力,相信这个向善广场一定都办好!”据了解,向善广场将于本月底正式揭牌运营。

10年来,张建和他所在的光彩事业组参与的公益活动有很多。2017年,张建了解到家在农村的薛大爷仅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房子经常漏雨而无法安居,便与企业家一道募捐,筹集到爱心善款3万元,全部用于帮助老人新建面积约40平方米的房屋。2020年,光彩事业组了解到持续降雨让崇义镇7户困难户房屋受损,便组织志愿者调研走访,制定计划,筹集爱心善款4.44万元,用于修缮困难户房屋,为他们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温暖……

张建为何如此热心公益事业,他对记者说:“自从我进入工商联后,便深深感觉到企业家不是经商赚钱那么简单,更有一份社会责任,特别是担任光彩事业组副组长以来,更感觉到社会职务不是拿来显摆和作秀的,而是肩膀上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20多年的商海打拼,张建养成了沉稳的性格,他喜欢茶道,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但在他心中,仍旧燃烧着一团火,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每当群众需要时,他和自己的同仁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张建除了每年要自掏腰包几万元,还要花费大量精力,但在他看来,这些事都是值得的。他说:“我来自于农村,小时候家里也很贫穷,现在能取得一些成绩,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得益于市工商联的关心和支持,而我能做一些事来回报社会,内心是幸福的。”(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 告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