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10/26/010539.html

等待处理…

乡愁之里

点击量:42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每年七、八月,早早就规划国庆假期该去哪里玩、哪里浪,远方的山川湖泊、灯火霓虹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可是,真到了国庆假期,我却总在最后一刻倒戈,调转车头,回故乡、回老家看望父母。

回家的心情总是急切而愉悦的。四小时的车程,中途只需释放一次内急。若是遇到堵车也能不急不恼,想想家乡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仿佛一切都能被治愈。

我的老家在川东北阆中的农村乡下。前两、三年,村里将土地集体流转给承包者种植李子、桔子等果树,可由于管理跟不上,田间杂草茂盛得跟树枝一样高。跟大多数农村的现状一样,年轻人出门打工,老人和儿童留守。所以至今,大家依然过着日出逗狗喂猫、日落静悄悄歇息的乡村生活。

回家最迫不及待的是品尝妈妈的味道。炕肉煎饼、煮红苕稀饭、打两个荷包蛋,在外经受的冷雨风霜被灶膛的炉火越烘越干,随着食物香味的弥漫,胃被撑满的同时内心也暖暖的。

可这样的欢喜往往只停留在回家的当天。之后的故事,却一言难尽……

今年年初,为了能随时“看见”父母,我给老爸换了智能手机,开通了流量共享,老人家在胡乱捣鼓中琢磨出很多道道,以至于半夜醒来他都要放放小视频。几十兆的流量完全不够用,我也频频收到流量告急的提醒。此次国庆回家,给家里装个WIFE成为任务之一。在问询了价格、配套服务,工作人员登记之后,就等装维人员上门了。可就在我外出的那个下午,我妈听别人说要将电缆线埋入地下,怕不安全,一口回绝了。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我妈,几乎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于“他们说”“别人摆”。她的口头禅“我不晓得呀”,更是透着满满的自信和笃定。

在老家的小镇上,大家基本上做的都是“熟人”生意。在哪家买花椒面、在哪家买洗衣粉,我妈绝对会“舍近求远”。

肉摊上的“熟人”最是厉害,他们举着明晃晃的尖刀,专门“杀熟”。“嫂嫂,女子回来了,你还是要割两斤肉哟。”说好的两斤割偏了,称下来足足有五斤。走到下一家,“熟人”的声音隔着人群传过来,“耶,姐姐,你还是要照顾下我的生意噻。”我妈扬了扬手中的塑料袋示意对方,可“熟人”仍会见缝插针,“今天的猪油很巴适哟,要不拿两块回去?”我妈只好停下脚步做挑拣状。家里没有吗?确定需要吗?在我的咄咄逼人之下,老妈嗫嚅道,“熟人熟事的,咋办嘛?”我强行推着我妈离开,她还不停回头向对方道歉,“不要拣究哈!”……这时候,忍了一上午的热言灼语控制不住地从胸腔里喷涌而出,事后又再次陷入愧疚和自责。

和我妈的斗嘴往往会有好几个回合,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夜晚来临,山村的静默和荒芜带给人难以抵挡的寂寥,才是长久的。

乡下人除了劳作还是劳作。土地流转了,我妈又开辟了自留地,抢收黄豆,挖地种菜,给两头大肥猪准备猪食,她的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这个四体不勤的人,回家俨然也成了主要劳动力,割猪草、栽菜、晒黄豆等,生生把国庆节过成了劳动节。辛劳之余不禁纳闷:在我妈等老一辈人的辛勤劳作之下,如今,家乡农村的物质生活都过得殷实了。可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怎样提升呢?

就如我家,曾经的家族史已被我妈重复了上百次,村里哪家有啥事,是否来客人了,客人是哪位,到他家的同时消息也传到你家,村里邻里再无新事。我的工作、生活在我妈的倔强认知之下欲言又止,我也逐渐变得像夜色一样沉默。

某一刻,竟生出逃离之心。我为这个念头羞愧汗颜,我竟然想逃离我的故乡?这可是生我、滋养我长大的故乡啊!

离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我妈在把我的汽车后备箱塞满的同时,我隐隐感到,她也在逐渐松一口气。她依然在用她认为最好的方式爱我。每次,她期盼我回家,可也怕我回家,我回家打扰了她的生活秩序,而我俩的“不兼容”,对于她或多或少都是伤害。而这伤害,并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弥补的。这是两代人认知的不同,是留下来和走出去距离逐步拉开生出的隔膜。

此刻,敲下这些文字,脑海里又浮现出画面:今天天晴,老妈肯定又在忙着挖地继续栽菜,为我们过年能吃上蔬菜做准备;老爸在外面做工,通常是下午五点多到家,风尘仆仆的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安装网络的事宜已经联系好了,就在这两天;过年提前一周请年假,两个弟弟都要回老家,到时一大家子团聚该是多喜庆呀!

我知道,下一次回老家的脚步,依旧是愉悦而轻快的!(缪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珍惜内心的孩子气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