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10/26/010543.html

等待处理…

保安全 强法治 优治理 开创新时代都江堰政法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黄代凤
点击量:46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近年来,我市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455项、成功处置各类应急事件300余起;建成355个智慧平安小区,全市“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慧眼工程”视频监控点位累计21228个;依法重拳打击10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打掉涉恶团伙9个83人,侦办“九类”涉恶案件316件……

五年来,都江堰市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牵引,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着力点,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都江堰市社会大局持续平稳有序,市域社会治理全域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成果丰硕,开创了新时代都江堰政法工作新局面。

强化治安防控 保障社会安定

穿梭在人头攒动的幸福路,在西街静静地喝杯咖啡,感受到的安宁和祥和让人心生惬意。细细留意,不难发现,惬意背后总能看到都江堰公安民警陪着日出、守着月落的身影。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让广大市民群众清晰看到“平安”、真切感受到平安,五年来,市公安局以坚持平安都江堰建设为主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我市的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他们坚守阵地,打赢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硬仗;久久为功,守住了都江堰零疫情“净土”;敢为善成,打赢了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战役;责任担当,护航了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深化建设,取得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成绩;服务发展,筑牢了全市旅游安全屏障;风雨征程,收获了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获评四川省优秀公安局。

“都江堰的治安越来越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幸福。”说起近年来全市社会治安变化,市民吴筱脸上露出了笑意。常上夜班的她现在无论多晚回家都不担心,她说:“回家路上路灯很亮,天网也多,经常深夜还看到公安在巡逻,让人一点儿都不担心安全问题。”

五年来,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市公安局重拳出击社会突出问题,对各类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分别从社会稳定、舆情管控、警卫安保、扫黑除恶、打击“黄赌”犯罪、打击电信诈骗、铁腕治毒、打击经济和“食药环”犯罪、侵财民生案等方面,聚焦平安城市高效能治理,全力保稳定。不仅高质量完成中日领导人会议、世警会、双遗马拉松等多项安保警卫任务,还开展了“迎庆”“奋进”“护旗”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城市“三安”,全市违法犯罪警情逐年下降。

 

守护公平正义 传递“检察温度”

“在检察院的帮助下,相关部门及时救助了我们,不仅资助医疗费,还到家里来进行帮扶,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真是太感激他们了。”这是朱某某司法救助案中,朱某某的奶奶满怀感激之词。3年前,刚满8岁的朱某某遭受不幸,其父亲在杀害其母亲后将其砍伤,急需救治,但因家庭突发变故,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承担其救治费用。市人民检察院侦监部门将该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控申部门,经调查核实后,承办人认为朱某某属于司法救助对象,于是依职权启动司法救助案件办理。在市人民检察院,类似的司法救助案还有许多,在都江堰检察人心里,尽管法律冰冷,但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在尽最大努力为社会注入更多温暖。

2020年5月,四川省首家标准化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救助中心在我市建成。据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存在询问被害人难、有力指控难、关爱救助难三大难题,而“一站式”取证是解决此项问题的最好办法。于是,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出台成都市首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办案机制,在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询问、人身检查、生物样本提取、辨认等侦查取证活动及开展心理辅导、妇女儿童维权等综合救助工作,原则上在保护中心一次性完成,给予未成年被害人身体、心理等全方位救助,获评成都市示范基地。

为切实解决因案致贫难题,市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部门构建“1+N”多元化司法救助综合体系,先后对51名因案致贫、因案返贫人员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80万元,筹集社会资金20余万元。为切实做实做细“生态旅游检察”工作,建立“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旅游检察模式,成立全国首家生态旅游检察科。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挂牌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检察联络室,守护大熊猫及其自然栖息地,并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展示、补植复绿和警示教育三基地,获评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打造“标准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立“便民化”信访受理容缺机制、“规范化”部门整体协同模式,从细节处替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来访件件有回复。五年以来,共计接待群众3200余人次,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等多项荣誉称号。

 

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群众权益

“真没想到我的血汗钱顺利地拿到手,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不然我的付出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报。”这是近期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团队高效处置11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后,其中一个农民工曾某在成功拿到欠薪后的感言。原来,曾某在某工地工作后,多次索要劳务报酬无果,便投诉至玉堂街道办事处。玉堂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接,依托“非诉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按照非诉调解、现场立案、当日确认的流程,开启讨薪案件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申请法院司法确认,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帮助11名农民工成功讨薪8万余元。

这样的案例正是市人民法院立足于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变革,逐步由传统单一服务模式向智能型、普惠式、多元化服务模式转变的生动实践。据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构建“分流、调解、速裁、执行”诉讼服务实质解纷工作机制,将首次起诉的民事案件全部纳入“诉非衔接”机制,为当事人提供多种解纷模式和“一站式”解纷途径。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公证员、公益律师等多元解纷资源,及时对调解达成协议并出具司法确认书或调解书。再通过“立审执”联动衔接,强化随案执行、督促执行,促进案结事了,有效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2021年共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29件,帮助68名农民工成功讨薪125万余元,扎实推进了类型化纠纷诉源治理。

此外,市人民法院着力打造都江堰市法纪教育基地、行政审判法制教育基地,以走进法庭听审判、巡回法庭为载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用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以案讲法,动态邀请公职人员、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近距离体验司法审判,感受司法实践,感知司法公正。五年来,发布典型案例150余件,开展以案讲法5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

 

全面依法治市 构建法治都江堰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法治是基本保障。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近年来,我市坚持做好统筹协调,狠抓全面依法治市。

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为使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稳中求进,该局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实践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市)县等成都市以上法治先进称号39项,在成都各区(市)县中率先实现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司法审判结案率达高于成都市0.7%,岷江流域生态检察联盟、依法治旅、未破案件闭环式管理“六个一”法治进宗教场所等一大批特色工作不断涌现。不仅使全面依法治市取得新突破,还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展现了新作为,续写了法治社会建设新成绩。

“因城镇改造房屋拆迁,我和哥哥为了父母留下的房产闹得不可开交,本以为兄弟之间只能形同陌路了,没想到在驻社区律师的调解下,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玉堂街道的刘氏兄弟在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握手言和,这起纠纷的顺利解决得益于我市日益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据悉,近年来我市已完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涵盖实体、12348法律服务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实体平台包括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镇级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66个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五年来,社区法律顾问进社区服务工作日达39000余天,解答群众咨询22000余件。切实保障民生权利,为全市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及特定案件提供法律援助20000余人次,办理案件2913件。积极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开展公证法律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民生实事等提供公证法律服务23500件。

全面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有力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更好担负起职责使命……都江堰政法工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又接力踏上了新征程,为建设现代化都江堰奋勇向前。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