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拜拜!要乖乖听老师的话哦。”1月4日,市民杨旖准时把2岁的孩子送到托育中心,看着孩子在保育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活动室,她安心地去上班。杨旖告诉记者,“有了专业的托育中心,孩子照护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在这里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
随着全面“三孩”政策的到来和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出台,社会各界对更完善的托育服务尤为期待。为了让更多家庭拥有杨旖的这份安心,当前,我市正积极采取措施,对全市婴幼儿照护中心实行登记备案制,并打造示范性托育机构,帮助家长们缓解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全市9家托育机构通过备案,4家成功创建县级示范机构,1家成功创建成都市示范机构。
婴幼儿在托育中心的情况怎样?家长放心吗?主管部门怎么进行监管?1月4日,记者走进两家托育机构进行了实地探访。
爱与陪伴 助力婴幼儿健康成长
当天下午2点40分左右,记者抵达宝莲路哈沐德托育中心,正赶上孩子们结束午睡。在托育大班,保育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帮助孩子们穿衣服,她们告诉记者,“托育的孩子,一般2岁左右就能独立穿衣服,但冬季所穿衣物较厚,所以还得由保育员帮助。”集体起床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排队入厕、洗手、吃点心、做游戏,一切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托育小班的婴幼儿也开始了感统训练,攀登台阶、穿过滚桶、吊网旋转……每完成一项,保育老师都在一旁给予鼓励。
下午3点到4点,是文汇路钱江美域哈罗哟哟托育中心小班孩子们的户外运动时间。只见保育老师正在用手推车推着孩子们在户外晒太阳,他们中间有刚学会走路的萌娃,也有一对当天刚刚入园的双胞胎姐妹。其他孩子则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看绘本、剥豆子等娱乐游戏。下午4点半,到了用餐时间,记者看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戴着围兜,正确拿勺,不挑食,细嚼慢咽,保持桌面清洁。
科学育儿 让家长收获安心
在托育中心,大多数为3岁以下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婴幼儿只有1岁。是怎样的原因让家长们能够安心选择了托育机构呢?
“这是我们家老二,现在2岁。”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市民杨旖坦言,照顾孩子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一开始担心孩子小,不适应,她先报了托育中心的早教班,前期体验了托育中心的专业服务,后来便放心将孩子送进了托育中心。“宝宝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可以学习简单的常规认知和一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接晚送,白天我们专心忙工作,晚上也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杨旖说道。
年轻妈妈赵洋告诉记者:“我家的孩子2岁9个月了,他非常喜欢托育中心。这里的保育老师都很耐心和细心,作为家长我也很放心。”
两家托育中心环境整洁明亮、功能分区设置合理,都采用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医学方面关于婴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理论,形成以“保健、教养、发展”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体系。课程包含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情绪及社交能力等五大领域,通过对蒙氏教具操作、绘本阅读、 感统运动、生活认知、手指精细动作等项目训练,按照婴幼儿自然生长规律,让孩子在吃穿、说话、生活技能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全面发展。
强化监管 促进托育机构良性发展
2021年,我市围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体系,针对0—3岁婴幼儿积极打造示范性托育机构。截至目前,哈罗哟哟托育服务中心、哈沐德托育服务中心、添爱托育服务中心、杰思延托育中心成为首批4个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性机构,其中,哈罗哟哟托育服务中心获评成都市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
“我市积极打造示范性托育机构,旨在让规范的机构引领行业标准化良性发展,鼓励规范机构开园中园,下沉社区、家庭,让规范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并有效促进人口均衡增长。”市卫健局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科长刘薇说道。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监管,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不定期开展督查,对违规经营机构给予整改通报,坚决取缔不规范托育机构;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协调推动托育服务行业统筹管理;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推进社区综合体参与,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管理体系,总结出一套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都江堰经验”。(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