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3/25/011295.html

等待处理…

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灌州小学积极探索
“共生”课堂模式

点击量:52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成长?怎样的课堂经历才更富有价值?如何找准“双减”背景下课改发力点?“课改”路上,都江堰市教育系统在不断探索,灌州小学则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共生”课堂模式。

注重角色重构 打造课堂“共生”模式

“农民伯伯先要把种子撒到湿润的泥土里,让它们变成一棵棵可爱的小秧苗……”3月18日,在灌州小学二年级六班语文课上,一位“小老师”正在讲述大米的制作过程。下课后,“小老师”还意犹未尽,“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在给同学讲解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路就更清晰了。自己的知识盲点也解决了。”

语文老师黄玉如从教多年,经历了课改前后的变化:课改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听为主,课改后学生成为了课堂小主人,鼓励他们勇于“教”、敢于“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黄玉如感叹道:“课改对我们老师而言,也是一种指引。接下来,我将以新课改理念、要求来比照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我,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活力开放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风格。”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学生是课改的受益者。二年级学生许诗涵说:“现在的课堂更生动、有趣,老师常让我们同桌或四人小组分析讨论问题,或是站上讲台当‘小老师’‘小评委’,这让我们学起来更快乐,也更有主动性了。”

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研究代表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前沿,体现了学校转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灌州小学作为第一批高品质学校建设推进学校,逐步梳理沉淀并构建形成了“共生”型课堂教学范式。该校校长马长俊说:“‘共生’式学习是高品质课堂的文化基因,我们对师生角色进行了重构,产生了‘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的新型角色。‘共’是指大家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情境任务组成了学习共同体,以往‘教者不学’的现象没有了。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与发现,也有机会通过提问、质疑、评价等高阶思维实现参与到对知识意义的探究学习中。‘生’则是指发生性学习,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长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发展特长教育 让孩子快乐学习

“大家取一小块粘土,用手先揉一揉,把气泡排除,这样制作起来更轻松……”在艺术大楼的美术室里,社团课老师正耐心指导孩子用面塑表现二十四节气。粘土经过老师的巧手,轻轻地捏、搓、揉,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脱手而成。三年级学生许子宥开心地向记者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春牛”,他说:“学校开展了很多社团课,我最喜欢面塑社团,跟同学们一起制作手工。”

运动类社团也深受同学们喜爱。操场上,篮球社的同学们正进行分组对抗训练,传球、跳跃、灌篮……同学们在实战环境中与队友配合,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乒乓球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进行接球、发球和扣球训练,技术逐渐娴熟。操场另一旁,排球社的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马长俊表示:“孩子们在体育场上尽情地挥洒汗水,不仅强健体魄,还促进身心健康。”据悉,为有效开展课后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项管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旨在让每一位孩子发展特长,找到自信,阳光健康成长。

构建评价体系 促学生全面发展

“从‘五育并举’学情分析平台上可以看出本学期第五周学生表现情况还不错……”会议室里,马长俊正和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叶体平分析本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记者看到,电脑上显示着各科老师对学生注意力、语言表达力、思辨力、劳动习惯等方面的评价情况,一组组数据形象而直观。

据悉,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构建了“五育”综合评价系统。通过科学构建和综合评价,对学生课堂行为数据、日常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并由系统进行全自动处理,按周、月、学期形成学生的“五育”发展图。每学期,学校都将为学生制作一份全面发展电子相册。同时,学校也将把信息收集后形成工作报告,收录进老师的个人教育成长档案。引导教师针对数据反映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在下一周期评价中检验效果。

叶体平表示,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学校和老师可以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综合发展情况,家长也可以在手机上远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评价者”的目标,最终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长陈柔常通过手机平台关注在该校就读一年级的儿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期末,我们还会收到一份孩子的成长报告,这让作为家长的我充分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用心。”

注重角色重构、发展特长教育、构建评价体系,灌州小学在“课改”路上不断探索。对未来,马长俊充满信心,他说:“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综合能力提升了,内心成长了,分数自然就会提高。分数,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目的。‘共生’型课堂模式,就像给树苗培土施肥,当这棵树能从环境中吸收到丰富的营养,那必然会结出累累硕果。”(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交司机拾金不昧老人赠锦旗表谢意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