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4/22/011444.html

等待处理…

谷雨惜农时 春播春耕忙

我市今年预计
水稻种植面积17.4余万亩

点击量:35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4月20日谷雨到,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在都江堰,不少早稻种植户正在利用机械化生产工具抢抓农时,抓紧进行春耕春播。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将达17.4余万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流水线育苗高效质优

时下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记者在天马镇圣寿源蔬菜基地看到,自动化水稻育秧机正全速运转,顺着一条长长的流水线,一个个育苗盘经过填底土、消毒、播种、放盖土、摆盘等工序,均匀装载着稻种被运送到育苗基地里。工人们配合着这条育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该套设备每天制作秧盘2万多盘,产量相当于1000余亩水田的用秧量。”圣寿源负责人蒯世军介绍,以往主要靠人力,20多个人一天只能育10亩地的秧苗,效率低,成活率也低。现在有了工厂化育秧设备,10多个人一天就能育上千亩秧苗,不仅成活率提高了,还节省了成本。与传统的人工播种相比,机械化育秧好处非常多。“用工厂化流水线的方式,调整播种量、播种速度,降低每盘秧的成本。还可以在农地插秧的时候不缺株,能够达到合理的增产,使农户降低成本,产生较高效益。同时,由于秧盘质量好,使用时间长,易回收,不会产生农田塑料污染。”蒯世军告诉记者。

在园区大棚内,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放在苗床上。走近观察,最早一批的秧苗已经有15厘米高,绿油油、嫩生生的。蒯世军告诉记者:“秧苗一般育种就30多天,今年已收到育种订单6000余亩。”

据了解,圣寿源采用的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能将原本六七天的出芽时间缩短至两天。同时,出芽率由70%提高90%,半个月内就能完成全年春耕育秧工作,实现低耗能、高产出、高效益,对推进粮食生产增产高效具有积极意义。

机械化插秧高效快捷

当天下午,记者在天马镇碧鸡桥社区看到,早稻田里已蓄满水,伴随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划一,稳稳地插入田中。

“现在机械化是真方便,用插秧机,我2亩多的田一会儿就插完了,省时省力。”碧鸡桥社区村民吴桂英在城里一家医疗单位做保洁,她介绍,这是去年退林还耕的田块,可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没有剩余劳动力种田。今年她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田交给企业来种。看到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从运输车卸到插秧机上,她笑意满满地说,将土地流转,实现机械化插秧,给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记者了解到,2021年,天马镇积极探索“企业+农户”的“粮蔬”轮作新模式,全镇流转土地1700余亩,近百户农户和圣寿源签约,由企业统一进行购种、育苗、耕地、机插、施药、收割,最后秸秆还田。水稻收割后土地再轮作种蔬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窘境。

操作自动化插秧机的是蒲阳街道和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贾伟,他介绍,使用自动化插秧机约2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田的插秧作业,省时省力,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这种方法。“最近订单开始增多,繁忙时每天合作社要安排4台自动化插秧机下田插秧,高峰期一天得完成100亩插秧作业。”贾伟说,每年谷雨前后,他们就要开始忙着水稻种植,要一直忙到7月。他说,今年明显感觉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更高,跟政府出台惠农政策补助水稻种植有很大关系。他估计,今年合作社接的订单将比去年多一倍。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市作为精华灌区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7.4余万亩,75%以上实行机插。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种植户们也都鼓足了劲,早早打田、备耕,全力投入春播春耕生产中。(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发展壮大律师队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