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5/31/011691.html

等待处理…

从赏花到采果 青城山下“花样经济”产业链延伸

作者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
点击量:39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月时值农忙时节,在问花村,村民们刚收割完油菜籽,栽种好水稻和玉米,园中的青梅就已成熟。青梅采摘后可用来酿酒、做梅子酱,或是加工制作成话梅、乌梅。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在问花村,“花样经济”产业链正不断延伸,其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

农旅融合 生态吸睛激发乡村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问花村,不同于3月满园梅花竞相争艳的盛景,在葱茏的树叶间,枝头上挂满了一簇簇饱满的青梅果,很是惹人喜爱。

上午10点,园内迎来了首波客人。来自成都的几位游客手提竹篮,奔向园中,大家感叹,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11点,客人陆续到来,成都某企业50余位员工来此团建,大家在园中分散开来,拍照打卡、体验采摘之乐,乡村的自然生态带给大家美好的体验感。据了解,青梅采摘季时,园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余人。

“青色的梅子用来泡酒,红色的用来做梅子酱。”园中,大家根据各自喜好,看上哪个摘哪个,好一派欢乐的场景。陈又碧是第一次来问花村,她告诉记者:“我和朋友一直在找一个好耍的地方,终于找到了问花村这个宝藏地方。这次来采摘青梅,明年春天我还要带上亲戚朋友一起来看花.”

中午时分,每个人都采摘了满满一篮子,尽兴而归。午饭后,大家开始动手做青梅酒。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现场讲解了青梅历史文化渊源、都江堰产青梅发展历程、问花村园区打造理念等内容,大家对制作青梅酒愈发感兴趣。挑选果子、清洗、杀青、控水,再加入一定比例的冰糖和酒,拿回家浸泡3个月就可以品尝了。成都游客陶妍志告诉记者:“青城山下有这么好的产品,回去要向朋友多做宣传。”

以农助农 产业延伸助力群众增收

2020年春季,问花村正式开园,梅花、樱花、海棠等花相继开放,引得成都周边游客纷至沓来,问花村也成为都江堰乡村旅游、农业示范的一张新名片。以农助农,2021年12月,问花村将产业布局版图扩大,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青城山镇红梅社区开展万亩青梅种植活动,免费发放青梅苗,让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或是山坡地种上青梅树,拓展农户增收新途径。

据资料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灌县(现都江堰市)将乌梅作为地方特产大力开发,在两河、青城山、金凤、灌口、虹口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开发荒地、瘦薄地12000余亩,种植红梅90多万株,形成了15个红梅生产专业村。以果大、核小、肉厚、酸味纯浓,因烟熏后形状像耳朵一样,又被称为“灌县耳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行销东南亚沿海及其他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和我国江浙一带陆续培育出适应性强、丰产性好、产品质量高的新品种,“灌县耳梅”逐渐式微,及至退出市场。2018年,随着青城山问花村的打造,都江堰市青梅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再次点燃了青城后山村民种植青梅、发展青梅产业的热情。红梅社区村民、川红乌梅合作社社长李建昌组织几十户村民带头成立合作社,并与都江堰申都药业、春盛药业、跃民药业展开合作。

“梅子用电烘干,就变成食品;如果用烟熏,就成为生津止渴的药品。”据李建昌介绍,合作社种植有1000多亩青梅,这段时间已经采摘运送了2万多斤下山,按照2.8元/斤的收购价,今年合作社的收益较为可观。

产业振兴要抓凸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只有从“特色”出发,产业发展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杨仁祥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布局完善青梅产业链,开发青梅产品的同时,将都江堰产青梅进行外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逐步打开国内市场,提高都江堰产青梅知名度,为将来青梅商品上市做好铺垫。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川派盆景研学活动在都江堰景区开展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