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6/07/011712.html

等待处理…

让“良田”变“粮田”

——我市精准施策防止耕地“非粮化”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
点击量:45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月26日上午,天马镇向荣社区种植户刘发成来到田间查看秧苗长势,看到半个月前插下的500亩秧苗开始分蘖,他立刻组织工人定苗施肥;在聚源镇笆桥社区,村民们正在起秧苗,这批秧苗已被石羊镇竹瓦社区预定。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科长邹华向记者介绍,这些田块之前都是草坪,通过复垦,如今都种上了水稻,实现“良田”变“粮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耕地保护新举措,坚持稳妥有序腾退,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蔬菜等农产品种植。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000亩“退草还粮”。

腾退土地 实行规模化种植

5月26日一早,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土地腾退使用情况。“流转的土地一定要建好台账,姓名、电话都要登记清楚。”“现在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种植,并且对种植大户给予补贴,可以主动向社区、镇报备申请。”工作人员现场向土地承包人刘发成宣讲政策,并叮嘱注意事项。

刘发成承包的田块位于天马镇田园综合体,属于高标准农田,田块规划整齐,沟渠流水潺潺,秧苗青翠嫩绿,良好的生态引来白鹤流连,它们或在田间觅食、或是飞翔嬉戏,一派美田弥望、茂林修竹的盛景。刘发成说:“按照每亩900斤稻谷收成来算,加上政府的补贴,每亩田可有300元左右的纯收入。秋收后我们再种蔬菜,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

在聚源镇笆桥社区,村民们正在起秧苗。这边,工人将秧盘中秧苗卷起来放在传输带上;另一边,工人取下秧盘直接将秧苗整齐码放在车厢,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据笆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代清介绍,今年社区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近一倍,且增大了育秧面积,不仅可以满足本社区插秧,还能为附近乡镇提供秧苗。周代清带着记者参观已腾退秧田,讲解腾退过程。据了解,笆桥社区属于农业社区,从去年开始,陆续腾退482亩草坪,种植150余亩玉米、大豆,其余种植水稻,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清退120亩草坪。土地腾退后,该如何使用?周代清说,笆桥社区针对用工难等问题,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确保第一时间复垦。

多措并举 确保粮食产量

腾退土地,转换老百姓种植观念,从市委、市政府到乡镇、社区,我市坚持逐步实施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坝坝会集中宣传,入户走访个别宣讲,给出企业时限,再招引种粮大户,可谓步步扎实,稳妥推进。

邹华介绍,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市农业农村局分三步推进工作。首先是落实责任、防止增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组织成立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公检法等6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防止问题新增。其次是从严整改、消化存量,制定整改方案和耕地恢复计划表,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然后是政策引导、扩大生产,编制《都江堰市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启动建设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引导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腾退低效果木恢复粮食种植,扩大粮食生产,提升全市粮食产能。

天马镇向荣社区党委副书记孟汶介绍,在腾退土地的同时,社区也在不断探索,通过引进3家种植大户,以规模化经营缩减“非粮化”面积,争取多方力量,着力解决种植大户对“农产品销售难、经济效益低”等难题,助推社区传统农业向规模型、效益型现代农业转变。

在笆桥社区,村民大力支持“退草还耕”工作,主动降了租金。周代清介绍,腾退后的土地因为肥力差,企业前期投入大,社区开坝坝会征求村民意见,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先自降地租,等企业稳定两年后再提高到相应水准。站在“退草还耕”的土地上,周代清对未来充满期待:“清理完草皮,就开始进行水稻育秧,过不了几个月,这里将会是一派丰收景象。”

“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邹华说,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积极引导群众对清退耕地进行复垦,恢复粮食种植,确保粮食产量。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堰工向党”机关、“两新”学习大讲堂开讲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