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自我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市民纷纷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逐渐转变。城市更干净,出行更有序,语言更文明……这些变化如文明之花开遍古堰,香满城。举目四顾,文明行为在街头巷尾、你我身边随处可见,文明因子正慢慢根植于每个人心底。
时间:11月29日
地点:某山村道路
事件:“哎哟!”11月29日,在山路上,一位老人因路滑不慎摔倒,不巧被在我市开民宿的喻波途经此处看到。“我当时把车子停到路边,心里还是挣扎了一番,到底要不要扶,毕竟周围没人,怕说不清楚。”说起当时情景,喻波记忆犹新。他在用车子行车记录仪记录现场的同时,试着大声呼喊,随后,一位住在附近的村民出来和他一起把老人扶起,并将老人安全送回了家。
事后喻波坦言:“近年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一直受人们热议,扶后被讹的案例让人望之却步,于是‘扶不扶’成了一道灵魂拷问命题。 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恻隐之心,所以最终善良战胜担忧,我还是扶了。”
“我还是扶了”,一句简单而干脆的话,诠释着善良与文明。虽然“扶老人被讹”的新闻被频频报道,但遇到老人摔倒还是有许多像喻波这样善良的人挺身而出。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无论怎么做都会得到好的结果。不过,做好事的同时也要有防人之心,最好有监控录像或见证人,做到既能帮助别人,又能保护自己。
时间:12月20日
地点:学府路二段2.5环路口
事件:12月20日上午8点45分,一辆灰色小轿车行驶至学府路二段2.5环路口时,突然熄火抛锚在路中央。此时恰逢交通早高峰,眼见车辆积压越来越多,驾驶人十分着急,但在尝试几次发动后,车辆依然没有启动。这时,一位不知名的交警果断协助司机把车推到不影响交通通行的安全路段,保障了道路通畅。而这温暖一幕恰好被市民尹显春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下来,他说:“这一幕让人心里特别温暖,一种由衷的敬意从心里升起。交警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服务,还时刻准备着帮助我们推车,真心为他们点赞。”
在路上,交警除了指挥疏导交通、纠正违法行为,还常常干着帮群众推车的“副业”,他们用点滴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含义,获得广大市民及驾驶员的赞赏,他们身体力行,为创建文明城市做着表率。
时间:12月22日
地点:都江逸家
事件:“几乎每天傍晚我都会把分好类的垃圾扔进对应标签的垃圾桶内,这已经成为习惯。”在都江逸家小区,居民刘洪一边扔垃圾,一边对记者说到。
垃圾分类是一个小问题,又是一个大问题。说它“小”,因为对一个家庭来说,打包分装垃圾实在算不上大事,只是家庭小事;说它“大”,对整个国家而言,巨量垃圾的分类处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个巨大的问题。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填埋、堆肥、焚烧。填埋处理方式最简单原始,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还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堆肥和焚烧都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才能在处理中把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于是,垃圾分类成了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也是一项文明工程,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用行动播撒文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 喻波 尹显春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