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7/07/007861.html

等待处理…

夏日苦与长

点击量:48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赤日炎炎似火烧,古代老百姓热得苦不堪言。想不到唐文宗却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文宗之所以“爱夏日长”,某种意义上与“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贵妃一样,都是风的缘故。“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水殿风来暗香满”。如果殿阁似蒸笼、水殿如火炉,我想不管是唐文宗还是“冰肌玉骨”的花蕊贵妃,似都不会清凉无汗,而是浑身冒汗,像老百姓一样“苦炎热”。所以,炎夏中的一丝微风都是引入追捧的香饽饽。那就让我们从古诗词中了解了解古人的纳凉方式吧!

一是追风。宋朝杨万里《夏夜追凉》有句道:“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诗题中一个“追”字,显出“夜热依然午热同”的他,对凉风的迫切需求。曾欣赏“夏木阳阴正可人”的秦少游,在炎炎夏夜也不得不“携杖来追柳外凉”,哪里凉快哪里去。

二是自救。唐白居易一边“坐把蒲葵扇”地挥扇退热,一边“闲吟三两声”。有人认为他在“闲吟”诗句,我则认为人都快热死了,杜甫都热得“发狂欲大叫”,还吟什么诗句?咒骂这鬼天倒更解气。宋人李之仪就热得盆盛凉水、时时浸凉着冒汗的手心,“金盆盛水绕牙床,时时浸手心头熨”,让身心感受片刻的凉意。

三是想象。“炎蒸毒我肠”的杜甫不但想象着赤脚踩着大冰块,更想象着能有万里长风,吹尽人间炎热,那该是怎样的清爽?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以致宋人王令在《暑旱苦热》中也发杜甫之想,想象自己避暑纳凉在积雪昆仑山和寒冷蓬莱岛的仙境中,可他不忍天下人还在“避暑走如狂”,热得无处躲藏。“不能手提天下往”,就甘愿留守人间与大伙一起抗旱。虽然都是画饼充饥,倒也算自慰到一丝凉意和亮节高风。

四是入禅。在难耐的酷暑天,白居易就看见“独有禅师不出房”,这个禅师真怪啊,难道“禅房无热到”?中唐的禅房也是空调房?——这个禅师与晚唐诗人杜荀鹤看见的一个身披衲衣的高僧一样,在三伏酷暑中,入定在没有松竹遮阴的僧院,原因就是“心静即身凉”“灭却心头火自凉”。一句话,用宋代无门禅师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间。只要你在炎热的浮世,消灭邪思杂念,心静如水,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再躁狂的夏季,内心也能感受到清凉的雨水,静享到清凉的禅境。总之,古人可没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空调和冷气,只能用这些原始的低碳环保行为来避暑纳凉。

必须敲黑板、划重点,与“我爱夏日长”的唐文宗天壤之别的是——“但惜夏日长”的劳动者。《观刈麦》白居易就看见在这如火窑的酷暑天,农家齐上阵,“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男人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地挥镰抢割,妇女儿童们“荷箪食、携壶浆”地送饭送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分工协作,共同战高温斗酷暑,目的就是“力尽不知热”争分夺秒地打赢刈麦抢收战。而南宋戴复古也看见站在鼎沸的水田里辛勤耕耘的农夫。不难想象,此刻“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的农夫们哪爱夏日长,内心恨不得后羿再把这个毒日射死。面对“但惜夏日长”的农夫们,白居易就发出“尽日不能忘”的惭愧,惭愧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优厚待遇。而望着“农夫方夏耘”的戴复古也发出“安坐吾敢食”的痛语,都不好意思吃“粒粒皆辛苦”的盘中餐了。不知“我爱夏日长”的唐文宗和“水殿风来暗香满”中“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可“念此私自愧”而寝食难安。不然真如《水浒传》所讽刺的,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最后以《夏日山中》的李白结束吧!他写道: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身处“林萝碍日夏多寒”的山中,懒摇羽扇,裸身青林,脱巾挂壁,任由松风沐浴全身。真让人羡慕忌妒恨,在火热的夏天,诗仙过得胜神仙。(蒋华)

上一条:飞奔的冰粉
下一条:问花都江堰(组诗)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