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7/17/007920.html

等待处理…

情暖都江堰,向爱心“标兵”致敬!

点击量:42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失地农民张大爷自2019年领取社保后,每月都到市慈善会捐款100元,他将“感恩共产党”5个大字挂在客厅中央;一位来自汶川的婆婆,捐款5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她做好事不留名,只说是“汶川感恩人”。

这两位,只是我市爱心人士的缩影,但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兵”。向他们看齐,用爱感动爱,用行动影响行动,让都江堰这座城市更温暖、更有爱、更文明。

张大爷您又来了哇

记者是从市慈善会了解到张大爷的故事的。7月14日下午,在市慈善会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张生福大爷和他的老伴董泽芬婆婆。

据介绍,从2019年10月开始,每月中旬,张生福都会来到慈善会办公室,言语不多,只是默默地从包里掏出100元现金递到工作人员手中,希望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将近一年从未间断。

又逢月中,张生福照例前来,仍然是默默递上100元现金。说起捐款的初衷,老伴董婆婆代为发言,“‘5·12’汶川地震时,我们曾受到全国人民的爱心帮助。如今我们有能力了,就想着也奉献一点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8年12月,家住银杏街道上游社区的张生福夫妇因为失地政策可以一次性购买社保,两人东拼西凑终于凑足了款项。2019年10月两人开始领社保,加起来每月可领5000多元。这对于曾经靠卖菜为生,每天挣三四十元钱的老两口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感恩党的政策好,商量之下,老人决定每月拿出100元做慈善。

每次来慈善会,张生福和工作人员都交流不多,而工作人员一句“张大爷,您又来了哇”却道出了彼此的熟稔和信赖,朴实的问候饱含着亲切和温暖。面对记者采访,张生福夫妇始终低调,觉得100元不足挂齿。

其实,爱心不分大小,善举只论诚心。2000年,张生福曾做过脑瘤手术,现在每天都需要吃药物;而老伴儿董泽芬因为早些年不论天晴下雨种菜、卖菜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也需要天天吃药。加上每月要还一次性买社保的银行贷款,除去必须的开销,两位老人把手中剩余的钱捏了又捏、紧了又紧。董泽芬说,孙女每次来她家打开冰箱时都会说,“怎么冰箱是空的呀?”董泽芬都会不置可否地笑笑。面对记者,董泽芬说了实话:“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买那么多东西堆起来可能会造成浪费。”

但是对于捐赠这件事情,张生福、董泽芬却很慷慨,临走时,董婆婆对工作人员说:“以后对国家有利的,需要我们出力的就打电话哈。”望着两位老人蹒跚而去的背影,突然觉得他们的身影异常高大。

汶川感恩人捐赠不留名

市慈善会秘书长杨娜介绍,近两年,慈善会接受的个人捐款逐步递增,像张生福夫妇这样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杨娜还给我们分享了发生在最近的一件感人事迹。

6月29日,一位朴素的老人来到慈善会办公室,手里捏着一沓用纸厚厚包着的东西。原来老人一直关注新闻,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同时得知我国多个省市都在遭受洪灾,老人心系同胞,却不知如何帮助他们,在几番咨询下,来到了我市慈善会。纸里包着的是5000元现金,老人希望将爱心善款捐助给受灾的人们。

在工作人员询问老人名字的时候,老人拒绝透露,只说:“你就写‘汶川感恩人’吧。”感恩二字,重若千钧。老人说,因为经历过“5·12”汶川地震,她对同胞们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如今汶川早已重建为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在看到严峻的疫情和水灾形势后,老人表示希望以点滴爱心回报他人,希望受灾地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根据“汶川感恩人”的意愿,市慈善会积极联系了善款划转地的慈善部门,现已将善款划转至北京市慈善协会、昆明市慈善总会、江西省慈善总会、广东省慈善总会各1000元,总计4000元,剩余1000元将用于都江堰市疫情防控。

杨娜说,慈善事业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正是有张大爷、“汶川感恩人”这样的爱心市民的积极参与,才能逐渐进入“人人慈善”的全民公益时代,让“爱”影响“爱”,让都江堰市这座城市更温暖、更文明。

据介绍,市慈善会围绕民生问题,以帮助改善广大困难群众困境为基础,以提升困难群众自助能力为核心,在公共基础、扶贫助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学、助医扶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慈善项目,充分发挥了慈善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把小兴趣做成大事业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