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望一座城市,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了。
深秋季节,到上海出差培训一周,揣着这样的笨方法,我每天晨跑就选择到不同的公园、广场,来回一小时,晚上溜达到不同的街巷里弄,在霓虹的明灭闪烁中,在日出与夜幕的交替下,通过边跑边赏、边逛边看的方式,深入到上海的肌理细节。很惊喜地发现,被称为“魔都”、来了多次的上海,这次给我的感受竟如此亲切。如果非要用关键词来表达的话,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两个:细节上海,云上上海。
上海对细节的把控,是深入骨髓的匠心精神,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以所住的陕西南路为原点,一周时间,我在晨跑中分别到过复兴公园、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康庆路等地;而在夜晚的溜达中,坐地铁、骑单车到了苏州河、上海中心等地。走跑之间,一些细节扑面而来,带着温度,透着热度,充满烟火气。
“居民朋友们,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晚上九点半,与陕西南路相邻的巨鹿路已是车少人稀,路灯透过茂密的梧桐树漏下稀稀疏疏的光影,提醒人们倦鸟归林。一名戴着红袖章的中年男子拿着大喇叭,言语敦敦、不厌其烦地喊着安全口号,边走边朝里弄深处东看看西瞧瞧。这寻常的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古代的打更人,更想起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海有条不紊的应对策略与强有力的社会治理及保障能力。我看不清男子的脸,也无法捕捉到男子一天天一遍遍走街串巷布道式提醒人们的表情,但语气语调中,没有敷衍,没有疲惫,有的是强烈的责任心。突然想起几个月前,单位的同事不无感慨的话:“上海迎接援鄂医护人员回家的接待方案,是我看到最注重细节、最人性化,当然也是最高规格的。”也许,一座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能够高效有序运行,和无数这样的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凡住过酒店的人,都会生发出这样的感慨:酒店的淋浴间洗澡时水总是会流到外面,把铺在地上的毛巾浸湿,弄得卫生间乱糟糟湿滑滑的。但我发现所住的城市酒店并没有出现这个常见病,相反洗澡时外面的地面却异常干净。后来我观察到,解决方案并没有什么惊人的决窍,只是将淋浴间门槛与外间地面的高度提高了几厘米而已。就是这项小小的改进,一下让人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阿姨,可不可以在我的房间每天多放两瓶矿泉水?”由于喜欢晨跑,我向做卫生的服务员提出了这样“过分”的要求,内心并没有多大期待。没想到此后几天,每天真就多出了两瓶矿泉水,想必保洁阿姨不仅答应了,还把客人的这一特殊请求告诉了同楼层的其他同事。
此番到上海出差前,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颇有意思的文章,一本名为《TIME OUT》的出版物,将上海康定路评为全球排名前十的最酷社区,理由如下:“这是上海国际殖民地的一部分,直到1941年为止都是西方的飞地,这个以前昏昏欲睡的社区迅速变成了新的咖啡馆、酒吧和餐馆的喧嚣目的地。”
“跑步感受康定路”就成了我此行的目标之一。遗憾的是,一天清晨,我花了40分钟,穿过6个红绿灯街口,才一路小跑丈量完这条漫长到世界尽头的寻常街巷:十几名快递员工正在门口紧张地分发堆积如山的包裹,临街的菜摊忙着摆放时令蔬菜,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热火朝天地劳作……没有殖民时代留下的西洋别墅,没有摩登的高楼,就连上海引以为傲的法国梧桐构成的风景线,到了这里,也没有其他地方枝枝交错的繁盛。但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好奇:一个打围工地的外墙,不是千篇一律大而不当的标语口号,而是用一个个小小的花篮紧密竖放,支撑起红的绿的白的粉的细小花朵,在晨风中摇曳多姿,隐隐约约的留白处,“百年静安”几个字若隐若现。这次晨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上海建筑工地的一个细节:用鲜花装扮打围的建筑工地外墙!
细节背后,是上海无处不在的精致。曾经有人这样夸张地描述过上海人的“细节控”:上海人灵魂里就有精细化的潜质,给上海人一只大闸蟹,他可以从北京吃到上海,最后还能再拼出一只完整的蟹来。
除了细节之外,就是上海向空中要高度,要发展生产力的热情、决心和态度。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而言,城市垂直生长是一种发展的必然。但在垂直空间里安放什么载体,就是这座城市的态度了。据说放眼全球的中心城市,也很难有一个像上海陆家嘴区域那样,摩天高楼如此林立密集,天际线如此优美起伏,不管高楼后来建了多少长了多高,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东方明珠还是那道耀眼的风景。夜晚站在陆家嘴人行天桥,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环球中心这三大地标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更加熠熠生辉,傲立潮头。
在全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37-38楼,我们不仅发现了一家藏品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公司,在高空露台还营造了一个空中江南微观版园林:人造假山、小桥流水、借景取景、烟波飘渺。你能想到的江南园林的美感,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都可以无限呈现。
在52楼,却意外撞见了一家书店。
世界上最高的书店在哪里?在上海,在中国第一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第52层、239米高处。这间叫朵云书院的书店,甫一面市就成为网红打卡点。
和别的书店随时都可去不一样,到朵云书院是要提前24小时预约的,预约具体到了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节点。到52层239米高的书店需要多长时间?朵云书院会告诉你:一分半钟!是的,你没听错,到朵云书院是从1楼直达52楼。在一座城市新地标开一间2200平方米的书店,电梯专门直达,这就是上海的任性、傲娇与浪漫。
在实体书店经营举步维艰的当下,兴建如此高端、诗意和浪漫的书店,投资方分明带着几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也许,这一惊人之举,正象征着上海的精神堡垒,有高度,更有态度。
朵云书院的位置绝佳,窗外就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上海最繁华、最现代、最国际化的景观尽收眼底:逝者如斯的滔滔江水,雄伟壮阔的摩天大厦,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群,在这里以上帝视角看过去,就不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了。在这里待上一天,从云端看日出日落的大美壮观,观云聚云散的神奇无常,大千世界所谓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也许不过如此吧!
2019年8月12日,朵云书院旗舰店作为上海书展的一部分正式开幕。客观上,朵云书院是个小型的空中文化综合体,它由7个功能区组成,涵盖书店、演讲、展览、咖啡、甜品和简餐等不同功能,总共2200平方米,共有60000册书籍和2000种文创用品。据说,这是建筑设计师花了3年时间精心设计打造的一个文化地标。
作为一名资格的读书人,我不到实体书店已经很久了,但朵云书院时尚、精致、简约、优雅、前卫的设计风格,还是深深吸引了我,打动了我。徜徉在半弧形山峦般洁白的书架之间,真的有种云中漫步的感觉。今天的书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购书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功能多样的复合场所,我们可以在这里冥想、发呆、看风景、听演讲、观书展、喝咖啡、沟通心灵,倾诉彼此的苦恼,分享事业进阶的心得。或者什么都不做,只要坐在这里的一隅,看看来这里的人们在忙碌什么、追寻什么、分享什么。离开的时候,都会放下心中的郁结,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上海很大,一直以“大上海”闻名于世,我用脚步丈量的上海半径很小,小到只是一张上海地图上的零星坐标点;时间很短,短到以周为单位以小时为节点,自然无从窥探出一个丰富、立体、多彩、全景的上海面貌。但仅此两点感受,让我想起一句话,“云端写诗,泥土生活”,送给我心中的上海,妥帖,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和思想性。(夏钦)